歲月如梭,時間在不經意間溜走。
公元六三五年,大唐貞觀九年正月,李承乾大婚,娶秘書丞蘇亶之女為太子妃。
貞觀九年六月二十五,農曆五月初九,一直被軟禁宮中的太上皇李淵駕崩,舉國哀悼。
同年同月,武士彠在李淵駕崩後不久,病故於荊州。
武士彠之女武則天當時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以及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爽武元慶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欺壓她們母女。
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同年十二月,本來恢複的還不錯的杜如晦突然患病,由於身體底子太差,竟然也病故於府中。
公元六三六年,貞觀十年,在朝廷重臣商議過後,開始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這次人口普查,朝廷非常重視,不論男女老少,隻要是被尋找到的,全部被登記在冊。
因此朝廷安排了大量人手,去往全國各地。
最後,擁有大唐戶籍的人口,一共有四千一百多萬人,十六歲以上的有三千二百多萬人。
當然,肯定還會有很多隱戶存在,比如說那些世家大族,絕對有很多奴仆什麼的被隱藏起來的,還有其他的處於深山老林之中,沒被發現的也有不少。
但是應該超不過一兩百萬,畢竟這次下去普查的官員小吏基本上都是有人在盯著的。
其他原本突厥、吐穀渾、吐蕃、日本的被納為妾室的女人,登記在冊的有一百七八十萬人。
剩下的還繼續在勞役贖罪的這幾個地方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有超過八百萬,其中六百多萬人是原日本的。
同時朝廷安排大量人手重新丈量分配土地,保障大唐百姓的生活。
此時的大唐共擁有耕地麵積約為四百多萬頃,大概有四億多畝。
按照最新的規定,十六歲以上男子分田一百畝,女子分田五十畝,百姓們共分配土地兩億多畝。
剩餘的土地有一大半是各地方世家大族擁有,大概有一億八千萬畝。
現在他們的土地基本上都是買來的突厥、吐穀渾、吐蕃、日本的那些奴隸,在替他們耕種,而大唐的那些百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土地。
最後還有大約三千萬畝耕地,除了封賞給各位官員勳爵一千多萬畝,餘下的一千多萬畝暫時為大唐官方擁有,以便於以後給到年齡的百姓們分配土地,或者是封賞給以後的功臣。
而農戶的稅收,也取締了各種雜七雜八的稅,隻留下了糧稅。
按照最新的規定,每畝地每年須繳納稅收為小麥或者稻穀二十斤,差不多就是一鬥半的樣子。
並且不管是誰,都需要繳納稅收,沒有人可以免稅,包括世家大族、官員勳爵,甚至還有那些皇室子弟。
同時又遷移人多地少的那些縣鄉百姓,再次遷移到四個剛並入大唐的那些地方,共遷移人口超過兩百萬,算是大唐第二次人口大遷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