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馮五帶著幾個朋友,輾轉去了長安。
經過多方鑽營,終於成功的和長孫無忌的一個管家搭上了線。
替人家完成了幾次見不得光的交易,慢慢的獲得了一些正視和信任。
直到有一天,那個管家讓他去長安城外的一個府邸偷東西。
事前,管家讓他開口提起要求,他提出,想要做個縣令,然後最好能給兄弟一個縣尉。
那位管家一口答應了。
在人家長孫家眼裏,一個小小的縣令縣尉罷了,一句話的事情。
然後,他就在那個夜裏,遇到了這輩子都忘不掉的事。
幾個兄弟,全死了。
關鍵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就聽見一陣響聲,人就沒了。
自從他被抓起來,然後又送到北邊去,加入征北的民夫隊,然後這些兄弟就追過去陪著他了。
這麼多年了,馮家人一個個都已經去世了,隻有這幾個朋友兄弟,一直在陪著他。
可是因為他馮五,為了他馮家所謂的仇恨,他們全部被殺了,留下了他們的妻兒老小。
愧疚之下,馮五連夜回了河北道,回到了他們落草的山寨。
然後經過運作,把他們這些年占山為王的收入變賣了,然後一路輾轉,到了幽州良鄉縣。
他花了一筆錢找縣衙裏的戶曹做了一些戶籍,借口呢就是從山裏麵出來的。
反正這些年天下大亂,有很多人躲避戰亂,逃進深山老林,如今大唐缺少人口,差不多就能解決戶籍,所以這也算是個好借口。
幾個兄弟的家人被安排到良鄉城外,每家每戶都分了土地,因為他們沒有成年男丁,所以隻有幾十畝地。
雖然不多,也勉強夠活著了。
然後每家每戶給他們留下來一些金銀,以備不時之需,然後馮五自己一個人去了幽州,買了個小院子,然後在倉庫找了個活。
時間如梭,轉眼之間十多年了,他也從三十多歲的壯年,成了如今的半百老漢。
這些年來,他在倉庫混到了司庫,管著三個大倉庫,也把幾個兄弟的後人安排到手下或者其他地方任職,基本上都有了正經的職事,算是盡到了照顧他們的責任,多少給了兄弟們一個交代。
就在去年,幽州突然間緊張起來,各個倉庫開始不停的出庫入庫,很多都是糧食物資和武器裝備。
然後馮五聽說,當年的那位長孫無忌,來幽州了。
本來自己覺得就這麼平淡生活到死算了,可是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又想起了周家,想起了小妹,老爹,妻子,兒子,還有當年的幾位兄弟。
現在兄弟們的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也都成家立業了,他可以去做他的事情了。
經過他的計劃,終於成功接近了長孫無忌的次子長孫渙和三子長孫浚,從他們兩人嘴裏搞明白了,這是又要為征伐高麗備戰。
想起當年東征,馮家的人一個個死在戰場上、路上,馮五突然心裏有了主意。
當年,周家不是讓他參加民夫,讓馮家全家參與運送物資補給嗎,現在,周家人是不是該這麼做了?
所以他越發的盡心盡力伺候好長孫渙和長孫浚,通過這兩位爺,得到了在滄州征發民夫的任務。
此次,周家人,十有八九的名字,都在征發名單上。
即使是他們通過關係,求到了縣衙,甚至是州府衙門,也沒能改變。
縣衙和州府的官員,哪裏敢為了一個周家,去得罪拿著長孫家帖子的人物。
可是他們哪裏知道,馮五拿著的帖子,隻不過是長孫渙的,並不是長孫無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