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二年十月十八,高麗半島全部被大唐征服。
隨後,整個半島被李靖他們按照朝廷早就定好的計劃,開始準備互相遷移百姓。
半島上的原高麗、百濟、新羅人,大概要遷出將近一半人口,這些人會被分散到大唐各道,和那些原來的大唐子民混居。
而從大唐內部,會遷過去大批人口,至少也要比當地百姓多一些,要占據絕對優勢。
經過一番大戰,高麗半島如今還剩餘的所有人口,大約有四百多萬,也就是要遷出大約兩百萬人,遷過去將近三百萬人。
其實這樣做,會讓高麗半島的人口密度比關內道和河南道的人口密度都大,很可能過十幾年幾十年後,這裏會地少人多。
不過眼下還不是考慮那麼多的時候,總不能直接把整個半島的人口全部遷出來吧。
不過隻要以後所有孩子全部都去書院裏學習漢語漢字,用文化同化這些半島人,經過兩三代後,所有人都會成為大唐子民。
到時候如果半島人口密度大,導致地少人多,就可以逐漸繼續往東北方向擴張,反正那邊如今還有很多蠻夷小國和女真部落,甚至再往東北和北方,還有大片土地。
隻不過,那邊的天氣會很冷,希望那個時候大唐會研究出更好的保暖衣服和耐寒的糧食種子,讓他們能夠在更冷的北方生存下去。
長孫無忌被任命為高麗總督,不過他隻負責政務處理。
薛萬徹率領五萬大軍留守高麗,負責此地軍務,他麾下帶著幾個優秀的年輕健將,各自領幾千人駐守在幾個重要的城池,負責整個半島的安全。
李靖、李績、尉遲敬德、程咬金等等這些將軍帶著其餘人馬,盡數還朝。
此戰,大唐將士傷亡三千多人,共擊殺敵軍三十多萬人,連帶消滅叛亂者八萬多人,高麗百姓因戰亂死傷二十多萬人。
大唐將士回程之前,收攏了原來的大隋軍隊民夫們的骸骨,燒成骨灰裝進壇子,帶回幽州,擇地建設陵園,將骨灰葬進陵園,立碑紀念。
此戰戰死的將士,因人數不多,朝廷下令盡力收集屍體,運回幽州和萊州,在這兩地各自建立一個陵園,立紀念碑,享受香火供奉。
同時,朝廷下令在長安、洛陽建立英烈園,紀念大唐建國以來,為大唐戰死的所有將士,供奉香火。
李靖他們率領著大軍,從高麗回朝,從十月二十,一直走到十二月初,這才回到長安。
彼時大唐陛下李世民,攜帶太子承乾,各位皇子,所有大臣勳貴們,在長安城外迎接,給了將士們極高的禮遇。
大唐從此不用再受東北高麗騷擾,從此危害大唐的那些各個蠻夷,目前基本上已經消滅完了。
從此大唐可以安心發展,隻等著農業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達到一定數量,軍事力量增加到一定標準,就可以開始逐步朝著其他方向擴張。
比如南方各地,再往南的那些國度,各處島嶼。
比如西北方向,那些西域小國,還有更遠處的那些阿拉伯人。
如今限製大唐擴張的,依然是人口。
就像西域,現在大唐去攻打,必然可以輕鬆打下來,但是打下來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