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劉備的彙報以後,陳龍感到憂心忡忡,一個再強盛的國家,也經不住貪腐的蛀蟲腐蝕。他離開的這段時間,幾乎已經腐敗到根了,所有的官員幾乎都有小偷小摸的行徑,想找幾個清官的典範都難找出來,隻有他的領導班子說自己沒有貪墨,可是誰又能保證他們說的都是真話呢?糧食危機加上摸金校尉這兩件事情,讓陳龍感覺到,就算是他的領導班子裏,也絕對有貪墨的現象發生,管理這麼大一個國家,可不是到處征戰就可以的,取得越多的地盤,老百姓就會多一分負擔。
基於現在糧食無憂的現狀,陳龍決定變更目前的政體,他找來各地地方官商議,應該怎麼變更比較好,眾位官員一下子就炸了鍋,怎麼說的都有,這更讓他堅信,這些家夥全都有貪墨的行徑。
“因為我離開這段時間,光是貪汙這一項罪,就逮捕了數百名官員,其中數額達到死刑的也不少,有一些還咬出了不少下線,我們卻沒辦法全部處理了,如果再處理,勢必會導致無人做官的情況產生,我們從哪再選拔出一批人來呢?這個時代,本來就都是舉孝廉,說白了,很多人都是憑家族、憑關係上位,在一條線上的人,很容易就會形成集團,會進一步加重對百姓的盤剝,這種大集團形成以後,連地方官也沒法管理,百姓有苦難申,難道他們就不會揭竿而起?我們好比是水上的小船,而百姓好比是水,我們是借用他們的力量去保護他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完全失了民心,任憑誰也無法讓這個國家長久啊,所以,我們必須從百姓利益的角度出發,再選拔有能力的人充當官員,而且這些官員受到朝廷保護,他們的密報無需輪轉可直達天聽。”
“大王,這恐怕有點困難,因為目前幾乎所有官員都是舉孝廉入仕,如果實在要再開什麼選拔渠道,這有違祖製,恐傷及各家士族集團的利益,還望大王三思而行。”說話的人是徐州糜竺,陳龍的記憶當中有這個人,跟自己關係還算不錯,所以才敢第一個說話懟人的吧。 隨著這聲反對,眾官員開始隨聲附和,因為他們都怕自己的利益有所損失,都害怕這種變革。
“我自然會選出最科學的方法取士,肯定是唯才是舉,也一定是讓人心服口服的,你們覺得怎麼樣?”陳龍故意打了個啞謎。劉備和陳宮笑而不語。
“還請大王明示,以安眾人之心。”郭嘉道。
“我打算開科舉取士,同時維持察舉製,廢除捐納取士的不合理製度。”陳龍堅定地說道。
所有人又是亂成一鍋粥。
“何謂科舉?對比如今的製度,有什麼樣的優勢呢?煩勞大王詳細解釋,以開眾人之疑惑。”諸葛亮拱手詢問。
“所謂的科舉,簡單來說,就是朝廷設置專屬部門,總結眼下為官需要的知識素養,擬一套考題,經由天子批準,舉行全國性質的考試,考試擬定前幾十名,即可入仕候補官缺,而前幾名更是可以直接入仕,所有考試未通過但達到一定標準的人員,都可以獲得朝廷的特殊津貼,以資鼓勵,讓他們有能力去讀書又不會沒辦法生活,這樣的話,就為窮苦百姓開辟了一條出仕之路,也並不阻礙原有的名門望族,如果原有的名門想考試的,盡可以都去考試,考過了的,你們整個士族集團臉上也有光,不想考試的還是可以按照察舉製為官,這就是我最近的想法,隻是一個初步的構想,不知道各位覺得是否可以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