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手工工場到大機器工廠(1 / 2)

本來,袁尚也是不相信的,可他也同許攸一樣,沉浸在自己織造而成的麻布中,有幾匹布,七個卷,他隻動了一根手指頭,而且據說這隻不過是樣本,如果再造新的機器,很可能還會繼續提高工作效率。

袁尚一時間楞在織機旁,很久才緩過神來,又看見遠處驢拉的織機,還在不斷的出粗布,許久才說了一句:“這...這真是太妙了!我馬上回去稟告父親!”

袁尚是袁紹最寵愛的兒子,袁紹也一心想立他為嗣,可惜,眾大臣中有很多都反對廢長立幼,也是搞到袁紹焦頭爛額遲遲不決,他總是覺得袁譚好大喜功,文采武功沒有一樣能拿的出去手,但他又偏偏率軍打敗了田楷和孔融,後來又占據整個青州。不過,袁紹還是更喜歡小兒子袁尚,因為這個兒子跟他的脾氣秉性最為相似。

結果,當袁尚去稟報袁紹時,袁紹對他最信任的兒子也開始表示不信任了,認為他是在癡人說夢,直到他自己去了,親身感受了,才驚歎道:“這是法術嗎?我沒看到道士啊?這是怎麼做成的?”

“大王,是蒸汽,是蒸汽在動,遠處的是畜力在動,不是法術。”張有誌就當是在給領導講解,他講了很多,袁紹也很容易都理解了。

“了不起了不起,這哪是產布料的作坊啊,這簡直就是錢庫啊,哈哈哈!”袁紹摸了摸織出的絲綢,手感還挺好,應該能賣個好價錢,在染布這一塊,張有誌也是繼承了家傳的傳統手藝,不論是手工還是半手工,做出來的絲綢一點毛病都挑不出。

自此,袁紹開始恢複了對許攸的信任,許攸的家人關了一年多以後也被釋放。再後來,隻要是許攸需要的,要人撥人,要錢撥錢,要糧給糧。很快,絲綢之路商隊的帶來的優質棉花種也在北方試種成功,大大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沒過多久,許攸的大加工廠就實現了棉布的量產。袁紹也聽取了張有誌的建議,設立專屬衙門去管理織造,命名為織造局。

這天,袁紹再次來到織造局視察,發現又多了許多織布機。

織造局內,繁華喧囂,熱鬧非凡。唯獨看不見多少工匠,織機自己不斷地跳躍著,機杼穿梭在錯落有致的廠房之間。各種顏色的絲線在其中翻飛舞動,宛如彩雲飄渺,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空氣中彌漫著絲線的香氣,讓人陶醉。偶爾有幾縷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廠房內,猶如金子般閃爍著光芒。廠房盡頭,張有誌端坐在織機前,目光如炬,審視著小工拿過來的每一件成品,確保質量過關。

織造局的官員們們齊心協力,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采購原料,有的負責維修織機,有的負責整理成品,有的負責銷售記賬。他們團結一心,將這個古老的行業發揚光大。

繁忙的廠房內外,顧客絡繹不絕。他們聞名而來,選購精美的織物,滿意的笑容洋溢在臉上。商販們穿梭在人群中,推著小車,售賣著各式各樣的紡織品。遠處的市場上,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

夜幕降臨,織造局的廠房依然燈火通明。工匠們雖然早已回去休息,但很大一部分織機依然在自己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