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喜歡談論打坐的人、書都特多,無非幾種:一、人雲亦雲,抄幾本佛教大詞典、哲學小叢書就以為知道什麼是打坐的;二、以外道的觀點和實踐來揣測的;三、以所謂科學的觀點來胡謅的;四、把打坐當成一種人生遊戲、風花雪月、琴棋書畫的。五、把打坐當成練出神功大法的,神通而神經的。
對於第一種,編寫佛教大詞典、哲學小叢書的,不過是在各種意識形態遊戲中混飯吃的可憐蟲,這種人,當書蟲都級別太低,吃他們的垃圾貨的,能是什麼貨色呢?對於第二種,因為無明執著,困於不同境界而不自知,終成畫餅;對於第三種,與科學同落六識之陷阱,劃地自牢;第四種,這裏的名人名師不少,最能蠱惑人,不過是自造惡業而已;第五種,有所得者皆妄,偷心不死,永無出期。
那麼,何謂打坐?打,有兩種含義:一、擊毀;二、建造。坐,本義是兩個人坐在土上,表示人的一種止息的方式,引申為居留、停留的意思。因此,從字麵上講,打坐就是擊毀並建造所居留、停留的立足點。
一般人,目前的境界,都在一種散亂之中,這就是一般人所居留、停留的境界、立足點。一般人,一生中都在這種散亂的立足點、境界中居留、停留,到死都如此。注意,這不單單指意識、心念本身,一般人停留的散亂狀態,也不單單就是意識、心念,而是人的所有活動都包括其中,這種狀態,都是一樣的,就是散亂。
所有人的打坐,都是從這個居留、停留的散亂狀態、境界、立足點開始的,而首先要擊毀這種狀態、境界、立足點,建造一個新的狀態、境界、立足點。
如果學過點量子力學的,大概更容易了解下麵的描述:
人的業力以及共業所構成的巨大吸引力,使得所有人的運動都有一個最低等的運行軌道,就是散亂狀態的運行,一般人,都圍繞著這類似的軌道運行,雖然每個人的具體存在方式或者具體業力不同,但圍繞的軌道狀態是一樣的,就是散亂級別的軌道。
打坐,就如同讓電子吸收到一個更大的能量,然後可以擺脫這最低層軌道的束縛,跳到一個更高的軌道中去,這個軌道,就是粗住級別的軌道。對每一個人來說,這種對原軌道的逃逸過程,首先是對原軌道狀態的一種擊毀,然後是對新軌道狀態的一種建造,這就是一個打坐的過程。
當然,粗住的狀態,並不是最高級別的軌道狀態,後麵還有各種級別的軌道狀態,都是在打坐過程中必然要碰到的。同樣,這種軌道狀態的跳躍,也不同都是一直進行的,後麵也是有不同的層次區別的,這是任何一個打坐實踐中的人都必然會遇到的。
當然,打坐,本質上就是生命的直麵,能跳躍到哪個軌道、哪個層次,那是要下死工夫的,不是磨嘴皮子的事情。
以本ID對很多所謂名師所描述狀態的鑒別,很多所謂的名師,連粗住的狀態都沒達到,不過都是在意識的圈子裏打轉,那有屁用。
注意,這種擊毀與建造,是需要成就的。也就是說,有人可能瞎貓碰著死耗子地偶爾跳到別的軌道上去,但那沒用,而是要成就。所謂成就,就是隨時可以跳過去,這在現代,幾乎見不到了,在古代,很常見,就是坐脫立亡,不想在人的散亂狀態玩了,說走就走,一下就過到想去的生命狀態去。
但一定要注意,這並不是究竟的東西,就算你真能坐脫立亡,遊戲生死,但依然在生死之中。
當然,這種軌道逃逸式的過程,並不一定需要在死的時候才成就,而且這種過程,也不是單向的,完全可以從高的狀態往低的回來。例如,如果覺得現在的皮囊和業力顯現不爽,轉投一個新的回來,這也是可以的。當然,前提是你入胎的時候,不能迷掉了。一般來說,要入胎不迷,可比坐脫立亡要難多了。
一定要注意呀,打坐不是修一下所謂的思維,安靜一下心情那點屁事,那點屁事,生死一來,頂屁用。最低要求,至少要成就如下:就是當生死到來的時候,能夠控製住那軌道的跳躍,逃出那生死業力的纏繞。
如果連上麵這最低要求都達不到,那你的打坐是白打了,還是打飛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