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參加一次葬禮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麵對的事。但是對於充滿活力且天真無邪的孩子來說,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當身邊的親友逝去時,那種強烈的精神打擊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作為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堅強、理智地麵對死亡,正確地宣泄內心的情感。
雖然一般情況下,死亡離孩子的生活較遠,但並不是永遠絕緣,所以,媽媽們要利用參加葬禮的機會,讓孩子正確認識生命,並告訴孩子,生命不是永恒的,所以需要珍惜;生命結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需要堅強麵對親人的離去。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善待身邊的每個人,包括自己,並珍惜自己的每一寸光陰,這樣才不會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
有一天,美昕接到了叔叔打來的電話,叔叔在那邊用低沉的語言告訴她:“美昕,你爺爺去世了。”刹那間,美昕的腦袋就蒙了,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她恍恍惚惚地向班主任請了假。一到家看到爺爺靜靜地躺在那裏,美昕就忍不住號啕大哭。
爺爺從小最疼愛美昕。每次姑姑叔叔們給他帶來各種好吃的,他總是舍不得吃,一定要等到美昕回來看他的時候給她吃。爸媽責怪她的時候,總是爺爺護著她。有一年冬天,美昕發高燒,爺爺正好住在美昕家裏,夜裏下大雪,打不到車,爸爸又出差沒在家,爺爺半夜把她背到附近的醫院。就在前幾周,美昕去看望爺爺,爺爺還給了她一份禮物。
美昕想到許多爺爺的往事,總是不相信爺爺真的離開了他們。之後,美昕參加了爺爺的葬禮。整個過程中她的腦海裏還不斷浮現出爺爺的影子,忍不住悲傷痛哭,同時也感到遺憾,因為自己本來上周想來看爺爺,卻因為一個班級活動耽誤了,現在卻永遠沒有機會了。媽媽摟住女兒說:
“孩子,過去的都過去了,我們要學會珍惜一切。爺爺不希望看到你這麼難過。”美昕聽了,一邊哭一邊點頭。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這是孩子必須麵對的問題。媽媽們要做到堅強麵對親人的逝去,並利用參加葬禮的機會,教育孩子學會珍惜、善待身邊的人。
這是一次嚴肅的生命教育,對孩子理解生命有很重要的意義。
有些媽媽可能會認為孩子太小不宜參加氣氛凝重的葬禮。其實孩子並沒有大人想象中的那麼脆弱。隻要讓孩子明白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孩子就會有心理準備。親人逝去時,也是教育孩子正視死亡的機會。媽媽要讓孩子意識到,分離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隻有直麵死亡,體驗悲傷,才有可能使孩子慢慢地理解生命的含義,更加珍愛生命。事實上,孩子往往比大人能承受各種意外和痛苦。因此,媽媽要信任孩子,如果孩子願意去,可以帶孩子去,甚至可以去看下葬的過程。當然,在此期間媽媽要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孩子身邊有熟悉的大人陪伴,注意孩子的反應。在必要的時候,及時地給予回應和關懷,消除孩子的恐懼。在孩子感到難過的時候及時開導孩子,讓他學會堅強麵對。
好媽媽隨身錦囊
媽媽跟孩子談論死亡時,應該盡量直截了當地說。當孩子提出有關死亡的問題時,媽媽會覺得難以回答,可能因為害怕孩子接受不了事實而用委婉的話語,例如爺爺或奶奶睡著了等。但是這樣隻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問題和恐懼,很可能會使孩子對死亡產生誤解。直白的語言能讓孩子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當孩子很難過時,媽媽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覺,同時給孩子充滿愛意的擁抱和關切的眼神,讓孩子有安全感。
讓孩子去做一次活動誌願者
要培養孩子的愛心,除了媽媽們平時言傳身教以外,還可以創造適當的情境,讓孩子學會付出。例如媽媽可以帶孩子去做誌願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在為別人服務的過程中,孩子能夠體會到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珍惜、關愛和同情。
有一天,莎莎從學校回來,對媽媽說:“我們學校舉辦了‘手拉手’的活動,讓我們回家征求爸媽的意見,願不願意跟山區的小朋友搞活動。”
媽媽說:“這是好事啊!什麼時候舉辦呢?”“就這個暑假。”莎莎說。
媽媽心裏盤算著,和山區的孩子手拉手,可以讓莎莎受點憶苦思甜教育了。
很快,莎莎就和一個同齡的山區小朋友取得了聯係,知道了很多山區的情況。莎莎經常感歎說:“那裏居然沒有公路,要經常背東西進山。
那裏的孩子竟然從來沒有吃過冰激淩。”從那時起,媽媽注意到莎莎開始喜歡節約糧食了。
到了暑假,莎莎和同學們在學校的組織下一起到了那個偏遠山區,她背著大袋的食品、書籍以及自己的玩具,去了整整1個星期。回到家的時候,媽媽心疼地發現,莎莎變瘦了。而且,飯量劇增。原來,在山區條件艱苦,莎莎開始和那些小朋友分著吃光了帶去的各種零食,後來隻能和他們一起吃紅薯米飯,很少吃肉。期間還參加了農田裏的勞動,被曬黑了。
莎莎雖然覺得很辛苦,但是卻很享受這個過程。後來莎莎一直和山區的小朋友保持著深厚的友誼。而且,從那之後,莎莎變化很大。比如,她把自己用過的玩具,看過的書都保存得很好,送給自己在山區的朋友,她還不亂花錢了,很少讓媽媽買零食和衣服。她對媽媽說:“媽媽,以前我太浪費了。現在我才知道,我們生活得多幸福,現在,我要存錢支援我的朋友,你們沒有意見吧?”
媽媽高興地說:“當然沒有意見啦,莎莎,你現在是愛心使者,我們要向你學習呢!”
媽媽們要教孩子擁有一顆博愛的心,這樣孩子的生活才會充滿快樂。媽媽們也要以身作則,平時多關心有困難的同事、朋友、親戚和鄰居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習慣。就像例子中莎莎的家長,媽媽要經常鼓勵孩子為他人誌願服務,讓孩子體驗到給予的快樂。
媽媽鼓勵孩子去做誌願者,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吃苦,而是通過去幫助別人,讓孩子得到更多啟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但培養了自己的良好品質,懂得關心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而且也培養了責任心。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該為他人的幸福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