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於是把自己的想法詳細敘述了一遍。
春秋時經商就有合夥一說,按出資出力多少分成。股份公司這個概念大家倒不難理解,無非是長期合夥罷了。但等聽完所謂專賣製度,眾人都驚訝了。
朋常興奮地拍掌讚歎:“國師果然匡世大才,如此一來全國鹽利盡歸公司所有,掌握了公司即是掌握了國庫,隻要小白能出掌公司,有此錢財支撐,何愁沒有實力?”
但其他人卻沒有他那麼興奮。
國家專賣製度說白了就是有錢國家賺,大家統統別玩了。就如現代的煙草專賣,煙廠不能直接賣煙,隻能賣給煙草專賣局,專賣局再發售給大批發商,層層分批,最後賣到煙民手上。這中間國家平白過了一道手,沒有任何成本與風險,卻占了流通環節最大的一塊利潤。
齊國上下官員大族,家家有鹽場,這麼一來勢必觸動他們的利益,哪個能樂意?一時間議論紛紛,但這個計劃最大得益者是齊國和公子小白,他們也不敢公開反對。
小白聽明白了其中關鍵也是砰然心動,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權力,比單純混個功勞強了太多。看許多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小白對許多信心大增,止住了大家議論,說:“眾位不必憂慮,國師既然提出如此,想必有相應計劃保證各位所得,且聽國師說下去。”
許多知道說服不了他們就更別想說服朝中的各大世族了,於是賣力地解說起來。開始灌輸統購統銷的概念,嚇唬他們。說如果不實施專賣,隨著鹽產加大,必然會導致競爭混亂、鹽價下跌,到時他們的利益仍然無法保證。而專賣製度統購統銷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眾人想想也是,鹽產提高十倍,什麼概念,以前光想著能多賺多少,隨之而來的後果卻沒多想,都有點動搖了。
許多趁熱打鐵,又讓他們計算如果以現價格發賣,現全國大概產量加十倍,能獲利多少。
眾人自己鹽場能增加多少收益都是算了無數遍了,不隻他們,就連僖公都已經幾次召見了大司田仲孫推,就為算出王室掌握的鹽場能增加多少收益,但全國的總產量還真沒人算過,一時不知道如何算起。
但他們不知道,大司田可知道,仲孫推通過每年的稅額倒推,很快算出了一個大概數字,一萬擔左右。這個數字僅是臨淄城交易的,還不包括沿海直接販賣的,但就是這個數字已經讓大家目瞪口呆了。
眾人是為巨利驚訝,一擔兩金左右,二萬擔就是二萬金,十倍就是二十萬金!兩千萬貫!
許多早從朋常處知道此數,又開始解說起來,一擔一百斤,一萬擔就一百萬斤,不要說十倍,五倍就是五百萬斤!而一個人一年能吃多少鹽?這年頭鹽貴,很多人家一年也吃不了一斤鹽,五百萬斤足夠一千萬人吃了,而各國加起來總共有多少人?
許多不知道到底春秋時中國有多少人口,但想來不會超過一億,毫無疑問隻要齊國鹽產達到十倍,自己嚇唬這些人的話馬上就會變成事實,市場飽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