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清接著說:“本想赤霄劍不會再現世,卻不料最終還是現世了”。
“建安十二年,劉邦的後裔劉備不知從哪裏得到赤霄劍,去南陽隆中找到伏玄師祖。伏玄師祖的俗稱為諸葛亮”。
“本來伏玄師祖不願出山,但是劉備不依不舍,三顧茅廬。伏玄師祖見推脫不了,便算了一卦,推出漢室雖然頹敗,但仍有一線生機。若能幫助漢室平定天下,則我人王一脈的氣運大漲”。
“伏玄師祖是我們人王一脈最出色的的一位傳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兵法,擅長奇門遁術,能觀星測象,未出山就能推算出天下三分,卻料不到劉備兒子劉禪如此無能”。
“當年伏玄師祖帶兵返攻大魏,自知命不久也,布下七星續命陣。此陣若七日不滅,就可增壽一紀。不料第七天續命燈卻滅了。伏玄師祖不由地想起了當年火燒藤甲兵那一情形,怨氣直衝雲霄。暗歎:滅族之孽,終究要報,也罷,但願不會牽連到後人”。
“從那以後,我人王一脈,每個人都會怨氣纏身,活不過半百。我等練武之人,又精通卜筮之術,若沒有怨氣纏身,活到一百多歲都很正常”。
“若是一般的怨氣,隨便一位師祖都能輕易化解,但那是一族人的怨氣,豈是人為可以化解的,就連伏玄師祖都沒辦法,由此可知,那怨氣的厲害”。
“師祖們竭盡所能,最後發現隻有功德能抵消那怨氣,便開始學醫,四處行醫救人,以此積德”。
“一代接一代,經過上千年的行善,那滅族之怨,終於完全消除了,我人王一脈又恢複正常。到後來祖師行醫的目的已經改變了,不再是為了消除怨氣,是真心的懸壺濟世”。
“尋常人不比我們這些練武之人健壯,特別是普通老百姓,就算有病了也沒錢治,隻能在家等死。我人王一脈不忍心看到這種情形,便一直在外行醫,救死扶傷”。
伏之聽完後,就得有點不可思議,想不到人王一脈在外行醫竟然是這樣而來的。
另一邊,張紹傑吃完飯後,便衝衝地趕回了自己的房間,翻開電話簿,快速的撥了電話。
不久後,對麵傳來了聲音:“小張啊,想念曉月那丫頭了?那丫頭在我這裏過得挺好的。”說話的正是張紹傑的啟蒙老師吳義,口中的曉月就是張紹傑的孫女張曉月。
張紹傑說:“是挺想念那丫頭的,不過還有一件事要跟您說一下”。
“說吧,什麼事?”吳義問道。
“大師現在在我家裏。”張紹傑說道。
“什麼大師?你說話就不能說清楚一點嗎?”吳義有點疑惑,還沒等張紹傑回答,猛然覺悟,興奮得有點顫抖,不敢相信的問“你說的是伏清大師”?
“就是伏清大師”張紹傑答道。
“你不早說,伏清大師什麼時候去哪裏的?不行,我現在就到你那裏去”吳義毛毛躁躁地說。
“老師你先冷靜點,從你那裏到我這先要坐飛機到省裏,然後再轉車到寧州市裏。恐怕你今天來不了”張紹傑說道。
“還不是因為你,不早點告訴我,要不然我早就趕到了......”吳義越罵越上癮,不停地教訓著張紹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