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拐賣婦女2(1 / 3)

1994年,一名18歲妙齡少女以2600元被拐賣到深山之中。

然而多年之後,她卻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受人敬佩的人民教師,但是等待她的並不是讚美與褒獎,而是那些村民無盡的指責。

從被拐少女到人民教師,她到底經曆了什麼,又為何遭村民指責?

1996年,由於下岸村小學缺老師,而郜豔敏上過初中,是村中學曆最高的。

因此小學校長聘請郜豔敏當老師,思慮再三後,郜豔敏最終答應請求,成為了一名教師,之後當地的村民,都會親切地叫她一聲“郜老師”。

2005年,一位攝影師在下岸村采風的時候,不小心走到了一個旮旯裏麵,郜豔敏給孩子們上課的場景,瞬間吸引了他的目光,心血來潮之下,於是拍下了這個場景。

經郜豔敏同意後,這位攝影師將她的照片發表到了網上,照片一經發表,便引來眾網友熱議,因此,郜豔敏也獲得了眾多殊榮。

除了網友在熱議之外,各大媒體也像聞著腥味的貓一樣,一窩蜂地湧入了下岸村,對著郜豔敏爭相報道。

卻沒想到,此舉一步一步揭開了郜豔敏心中的傷疤。

有細心網友發現,郜豔敏在此之前被拐賣過,並為此而打抱不平,且聲討要嚴懲人販子和買主。

讓人意外的是,郜豔敏卻致信給各大媒體:“請大家不要來打擾我的平靜生活,雖然公婆買了我,但卻是挺好的人。”

有記者在采訪郜豔敏時提到:“你為何被拐卻還要當教師呢?”

而郜豔敏則回答:“起初我也是不願意的,但是我看到這座大山裏有太多婦女,同我一樣被拐賣到這裏,她們有些逃出大山,留下的孩子便沒有了母親,隨著跟孩子接觸,我的內心也得到了撫慰......”

1994年,郜豔敏剛剛被拐到下岸村的時候,想的也是逃跑,但是她發現村裏大部分女人,都是被買來的,而且能逃出去的是少之又少。

就算逃出去後,也沒臉見人了,所以她逐漸融入了角色,在生下了孩子後,她更是放棄了多餘的想法。

1996年,小學校長馬民家找到郜豔敏,想聘請郜豔敏為小學教師,他告訴郜豔敏,這座村子交通閉塞,教育條件非常差,孩子隻能翻山越嶺去外麵上課。

在得知村中情況後,小學決定在村中設立臨時點,郜豔敏一開始拒絕的,因為這份工作工資一年2000元,而且很累。

但總有家長帶著孩子登門求她,想讓孩子接受教育,讓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看著孩子們的質樸的眼神,郜豔敏便歎了聲氣說道:“如果我走不了,就讓他們遠走高飛吧!”

當郜豔敏走進教室的時候,孩子們已經整齊地坐在課桌上,頓時孩子們欣喜若狂,異口同聲地喊道:“歡迎郜老師!”介時,郜豔敏濕潤了眼眶,第一次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光。

她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也使她成為孩子們的希望,本來郜豔敏遭遇這樣的事情,一直心情很低落,她認為自己已被世界所拋棄,已無人問津。

但是隨著跟孩子們的相處,她漸漸開始變得開朗且自信。郜豔敏教他們識字,讀書,寫字,而且孩子們的成績,一直可以保持在整個小學的中上遊。

在夏天時,郜豔敏會帶孩子們出去野餐,在一處長滿地瓜旁定下來,孩子們帶上自家工具,紛紛上前,挖出一個 又一個地瓜,郜豔敏與孩子們圍成一個圈,齊聲高歌,歡聲笑語不斷。

郜豔敏意識到,在這上課的孩子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肯定還有孩子因家庭原因,不能來這裏接受教育,但他們不該被世界所拋棄。

如果他們不上學,以後隻能去做一些勞力活,最後走不出村莊,然後買媳婦,一代接一代,不停地流傳下去,郜豔敏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由這些孩子去承擔的。

於是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去補貼那些沒上學孩子的家庭,郜豔敏將時間與青春,奉獻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她已經褪去年輕窈窕的模樣,變成了膚色黝黑的婦女。

郜豔敏知道,光靠自己一個人是不夠的,需要有人一起幫助,這個村落才會有希望,這裏的孩子才會接受教育。

2005年,當地媒體聽聞郜豔敏的事情,想著采訪她。趁此機會,郜豔敏緊緊握住記者的手:“求求你幫幫我吧!呼籲外麵的人,幫幫這個村莊和孩子吧!”

郜豔敏鬆開了手,向記者陳述自己每天的生活。

她每天下課後,會把孩子們背回他們各自家中,回去後要給孩子們補課。有些家中實在是不能交學費,她便拿出自己的工資,去貼補那些窮困家庭的孩子。

文章報道出去後,許多人知道村莊的情況,為郝豔敏的行為所感動,紛紛向村莊捐款,得到資助後,村莊的小學開始擴建起新的教室,許多孩子也得到了物資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