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有貞為了方便轉移屍體,還準備了清潔劑、刀具、塑料袋等作案工具。
再次返回到家庭教師的家中,鄭有貞根據自己從各種渠道學到的分屍手法,將家庭教師的屍體進行細細的分割、裝箱。
27日淩晨,完成屍體的分割、整理並清理完現場後,鄭有貞帶著裝有人體組織碎塊的行李箱,搭乘出租車前往慶尚南道梁山市洛東江附近,想要將行李箱裏的部分人體組織,丟棄在附近的樹林裏。
出租車司機看到,鄭有貞一個小姑娘,深更半夜的帶著一個沾有血跡的行李箱,打車到一個如此偏僻的地方,不禁心中警鈴大作。
司機在將鄭有貞送達目的地後,來到警察局報了案。
警方在5月27日早上接近6點時,將鄭有貞抓獲,並在死者家中發現了沒來得及轉移的部分人體組織。
鄭有貞被抓捕歸案後,起初她想將家庭教師的死,偽裝成一個失蹤案。
後來改口供稱是因為和死者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沒有控製住自己才失手殺人。
一直到5月31日,麵對警方搜集的證據,鄭有貞才坦言:“我這樣做,是因為想殺人看看”、“就是想試一下殺人是什麼感覺”。
鄭有貞在當地時間6月2日,被以故意殺人等犯罪嫌疑移送當地檢方。
在記者問及其為何殺人時,她表示“我好像瘋了”。
含辛茹苦撫養鄭有貞長大的爺爺,在得知孫女殺人並殘忍的分屍時,羞愧的表示,是因為自己將孫女養成了這樣的德性,並針對孫女犯下的罪行,好好向受害者家屬道歉。
鑒於鄭有貞案件的作案手法極其殘忍,案件對社會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為避免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韓國警方決定將鄭有貞的長相及個人資料進行公布。
對於警方關於公布其所有信息的決定,鄭有貞表示,“對此我無話可說,我將會配合檢方調查”。
從韓國警方公布的信息,很難將照片中戴著黑框眼鏡,有點嬰兒肥的少女跟凶殘的殺人分屍凶手聯係起來。
從鄭有貞的成長經曆看,她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父母能給的隻有每月的零花錢。
從小就在父愛、母愛都缺失的環境中長大,使她的性格孤僻,不善與人溝通交流,甚至沒有一個朋友。
這種缺愛的環境,造就了她極端的行事風格。因為自己的“好奇”心,就能用一條鮮活的生命去探索,這無不跟她的成長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
這個慘案也告訴我們,小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在上麵畫什麼畫,就會收獲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我們不僅要在物質上支持他們,更要通過有效陪伴,正確引導,樹立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理解真正意義上的“真”“善”“美”。
關於孩子的成長,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如果有就在評論區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