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似乎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梗,無論是網絡上瘋傳的什麼“1999年外星人入侵地球”,亦或是人們口耳相傳的“戰後大家都被消除了記憶,隻為00後的茁壯成長”,不少人僅僅把它當做一個玩笑話,茶餘飯後用以娛樂。
但誰又知道,這些東西在曆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
說簡單點,我們現在所謂的尖端科技,實際上都是九十年代玩兒剩下的東西。有句老話說得好,曆史由勝利者書寫,在真實的1999年,發生過一次世界級戰爭。
或者說,星際戰爭。
在1997年,發生了兩件讓世界人民格外關注的事。
其一為香港回歸祖國,無數人在看著由中國轉播的畫麵,但這比起其二件事卻顯得無關痛癢。其二,便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達芬奇和愛因斯坦留下的寶貴資料得到破解。
現在常在漫畫小說電影中看見的什麼高斯步槍,實際上在那時候便已經量產,配備給每一位士兵。所有領域科技爆炸,僅在兩年內,地球煥然一新。
無論科技、人文、軍事,都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似乎用“跨時代”三個字才能更好地形容。
在這種全新而又美好的時代中,我們跨過了1998年的門檻,邁入1999。
既然進入1999,話題又說回來了,網絡上一時瘋傳的“1999地球保衛戰”到底是否存在呢?
請先看一張由當年戰地記者拍下的照片:
1999年2月13日,世界聯合保衛處偵測到一股來自太空深處的信號,那信號同恒星自然消亡不同,是一段有規律的信號。
傻逼美國NASA總部的某個傻逼接收到這段信號,但卻鬼迷心竅地在上報前回複了它,理由是他作為一名科研人員的直覺和素養告訴他,這段信號的主人是友好的。
擊退外星人後,聯合國要求美國徹查究竟是誰回複的,這才揪出了那個傻逼,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話說回來,就在信號被回複的六個小時後,地球近地軌道防禦平台傳回警報,聲稱有不明物體通過空間折越到達了地球附近。
所有人都以為那隻是玩笑——因為不可能有東西能繞過木衛二上的前線基地。哪怕是太空中的發射器殘骸,也會在接近木衛二的兩萬米高空時被擊毀。
然而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近地軌道防禦平台“天空之盾”率先被攻破,墜落在紐約市,化為一片火海,人們悲哀的發現對方似乎隻開了一炮,它們的母艦突破大氣層時,所有人都看到了母艦上的外星種族符號,歪歪扭扭兩個圖案酷似字母“SB”,於是人們習慣稱呼它們為薩比星人。
我仍記得十八年前的春天,那時我在華北戰區擔任師長的副官。戰區在收到命令的第一刻,近七百艘“瓦爾基裏”戰機破空而上,機身後方,藍色尾焰劃破長空,集束式蜂巢火箭彈朝剛升起的太陽那邊前行。
導彈隔著十幾公裏命中了目標,或者說沒命中。在感應頭將要觸及飛船表麵的一刹那,它忽然爆炸。無數碎片飛濺,卻也隻是激起一道藍色漣漪,仿佛有什麼看不見的東西在為母艦抵擋傷害。
而後,母艦上類似於艙門的東西打開,數不清的黑點如過境蝗蟲鋪天蓋地。
我在指揮室看見了從戰機駕駛員前置攝像頭中傳回的畫麵,那根本不是什麼黑點,而是數量多得讓人頭皮發麻的戰機,它們呈圓形,像極了傳聞中的UFO。
半分鍾後,七百艘戰機全毀,無一幸免。
對,你沒看錯,隻有半分鍾。
此刻全國拉響警報,不,應該是全世界。華盛頓、東京、巴黎,那一刻大概是我這輩子所能想到的信息傳遞最密集的時候。
在護送師長離開戰區的時候,我的戰術目鏡上多了許多信息,而我知道,戰術目鏡隻會連接戰區內網,這時候連接上外網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這片土地,保不住了。
軍隊無論打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重建,可那幫孫子偏偏朝著鬧市區開火,也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麼辦法鎖定人員密集區域。
不好意思扯多了,總之,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地球遭到重創。
而上麵的那張圖,那架大型四足機器人在當年被用於第一批抵抗薩比星人入侵,身為“波塞冬”級戰術機甲,在地球遭遇襲擊的一小時內,各國就將此類機甲部署就緒,但仍敵不過薩比星人的飛船。
1999年3月13日,持續了一個月的入侵讓世界人口驟減,存活人類一度跌破3億大關。
這裏不得不提一嘴月球。
眾所周知,月球背麵有許許多多隕石坑。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那些真的就是隕石坑嗎?
答案是否定的,薩比星人之所以能蹂躪地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們擁有恒星級軌道炮。戰爭最開始那個月,薩比星人不是沒嚐試過一炮轟掉地球,是人類在1969年7月第一次登月所布下的裝置阻止了它,盡管並非全部。
在阿波羅11號降臨月球,阿姆斯特朗踏出一步,說出那些話的時候。
隱藏在月球背後的眼睛早已窺視良久。
有一個流言,說的是阿姆斯特朗本想宣布月球歸美國所有,但他當時看見一種未知的東西,以為是警告,這才慌忙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