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城市,已經花落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在首輪投票中,利雅得拿下119票,以絕對優勢獲得了世博會的主辦權。相比起來,作為競爭對手的韓國釜山,以及意大利首都羅馬,分別隻拿下了29票和17票,可謂是慘淡收場。
【沙特利雅得以絕對優勢拿下世博會主辦權】
而這個結果,給了韓國上下相當大的打擊。因為為了釜山順利“申博”,韓國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總統尹錫悅一邊頻頻外訪,開展外交攻勢,在國際範圍內拉票;一邊在民間組織輿論活動造勢,一副勢在必得的模樣。可以說,在投票開始前,韓國人的情緒已經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當期待與結果出現巨大落差時,就難免滋生出各種負麵情緒。
要知道,早在2014年,韓國政府就已經決定要給釜山申請世界博覽會的主辦權,給陷入發展危機的釜山注入一針強心劑。隨後,韓國就一直對“釜山申博”這件事寄予厚望。尹錫悅上台後,也認為,世博會如果能在韓國舉辦,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從而讓首爾和釜山兩大核心城市,帶動國家實現“均衡飛越發展”這一目標,同時還能給尹錫悅的政績增光添彩。而這些藍圖規劃,都建立在釜山申博成功的基礎上,但最終結果卻事與願違。
也許是輿論壓力實在太大,尹錫悅最終在龍山總統府發表講話,對申博失敗向全體國民“深表歉意”。尹錫悅在這場講話中承認,他先後與96個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150多場會晤,還與數十個國家的領導人通了電話,但投票結果遠沒有達到韓國政府的預期。而在投票結果公布前,韓國民間和公共部門自己的預測,結果都是對釜山相當有利的。甚至直到投票日的時候,韓國上下都覺得,釜山能輕鬆進入第二輪投票,最終實現對利雅得的“大逆轉”。之所以有這種心態,主要歸功於韓國政府不遺餘力的輿論造勢,倒不是說釜山的競爭力真的和利雅得相差無幾。
【得知釜山申博失敗,一名韓國民眾傷心落淚】
如果韓國與沙特,圍繞世博會的舉辦權角逐到最後一輪才決出勝負,韓國政府倒還能用“雖敗猶榮”去自我安慰,也算是對得起這段時間的外交努力和輿論造勢,但結果首輪投票就以慘敗收場,這讓尹錫悅政府在很多韓國民眾眼中,就有“貽笑大方”的嫌疑。有人就抱怨說,尹錫悅作為韓國總統,拿著公款“周遊世界”,給釜山申博拉票,到頭來連30票的門檻都沒達到,這種結果“很傷自尊”。
也不乏一些為尹錫悅政府辯解的聲音,有的是換位思考,說雖然申博的直接目標不成功,但韓國政府這段時間開展的種種外交活動,也算是拓寬了自己的“朋友圈”,加強了與全球國家的合作關係,為韓國外交“譜寫了新篇章”,是“寶貴資產”雲雲。有的幹脆把責任推卸出去,說釜山這次落敗,完全是因為在財力上拚不過坐擁“石油美元”的沙特,這個理由就比較匪夷所思了。
當然,更多的還是指責。韓國在野黨更是發動了猛烈的輿論攻勢,批評尹錫悅政府沒有嚴肅對待釜山申博,過於好大喜功。政府部門在進行預測時,沒有實事求是,而是一味地看上麵的臉色行事,而這也是尹錫悅政府的“縮影”。甚至有媒體在報道此事時,直接打出了“丟人丟到家”這種激進的標題。
【尹錫悅發表講話道歉】
而在批評之餘,更多人在對本屆韓國政府的外交政策進行反思。認為尹錫悅一手操辦的釜山申博慘敗收場,意味著他追隨美日“價值觀外交”路線的全麵破產。韓國政府之所以對申博有近乎盲目的信心,主要還是被西方世界批評沙特的聲音蒙蔽了雙眼。但是西方的片麵看法,並不能反映國際社會的真實聲音。韓國偏聽偏信,最終在這上麵栽了跟頭。
至於這次申博是韓國外交“寶貴資產”的說辭,也有自欺欺人的嫌疑。尹錫悅上台以來,幾乎每個月都要外訪一次,但韓國在國際上的外交地位,似乎並沒有顯著的變化,隻有在與美國和日本“抱團”時,才有些許存在感。一些韓國的理性人士也在借著這個機會指出,韓國這種追隨美日的外交,已經與世界多極化潮流格格不入。這次申博失敗,尹錫悅政府道歉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對自己過去的外交政策進行全麵總結,吸取教訓,避免被國際社會邊緣化。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天道好輪回,蒼天就不願意饒恕韓國。畢竟韓國是真的很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