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五月天假唱(2 / 2)

據央視新聞報道,“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的原始視頻、音頻,目前已提交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執法總隊,將對提供的音視頻內容進行科學的測評分析,並公布調查結果。

疑問二:假唱如何鑒定?

專家稱鑒定假唱視頻需要一定技術手段

目前,五月天的演唱會是否假唱尚無定論。假唱應如何定義?上海市民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假唱是指“不開麥”對嘴式“假唱”,如要投訴假唱,需提供具體假唱人員名單、日期和歌曲名。

4日下午,北青報就此谘詢了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嶽屾山律師,他表示,根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假唱指的是在演出時播放提前錄製好的歌曲、樂曲代替現場演唱、演奏的行為,主要還是看歌手現場有沒有唱,最終需以管理部門的鑒定結果為準。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常莎律師認為,“假唱”指歌手於現場表演時播放預錄歌曲,並以實際上未發聲的唇型配合。因此,如果使用彩排音頻、用錄音棚錄製音頻、別人替唱對口型都屬於假唱行為。而部分歌手在演出時采取的“半開麥”演唱類似於在KTV唱歌時開原唱,但原唱音軌的音量較低,觀眾聽到的是混合的效果,既有事先錄製的原唱部分,又有現場真實演唱的部分。這種方式可掩飾部分氣息、音準等問題。歌手確實現場唱完了整首歌,從法律上看,很難說“半開麥”是“用事先錄製的歌曲代替現場演唱”的行為,也很難被認定為假唱。

那麼假唱如何鑒定?博主“麥田農夫”的鑒定方法是否科學?對此,北青報記者也谘詢了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的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電子音樂學會會員馮金碩。馮老師介紹,從“麥田農夫”博主發布的視頻看,該博主先把演唱會視頻用人工智能手段進行伴奏與主唱分離,分離後得到幹聲(即歌手演唱的聲音),然後放到分析音高的軟件裏進行比對。在其使用的演唱會視頻、鑒定過程沒有造假的前提下,其所使用的技術手段是合理的。

有網友上傳五月天演唱會的視頻,並表示同一首歌前後部分演唱效果差異巨大,由此可判斷假唱。對此,馮老師認為,不通過技術手段,隻通過看視頻、聽聲音效果來判斷真假唱不太靠譜,這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直接辨別是否假唱。“現場真唱會有很多效果器,比如混響效果。有的歌手唱歌時拉麥,觀眾聽起來的效果沒變化,這種情況也可能和效果器有關。而網友認為的‘真唱’,效果不太好的歌曲也可能是事先在錄音棚錄製的,在歌曲處理時保留一部分瑕疵,修音時修得沒那麼準,以獲得更真實的‘現場感’。所以我們沒辦法直接通過看一個視頻進行真假唱判定。”

同時,馮老師表示,此前很少有人專門做演唱會“打假”。現在有博主質疑五月天演唱會假唱,引發社會各界對假唱的高度關注,間接對其他歌手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疑問三:如果假唱有什麼法律後果?

律師認為如果假唱可能麵臨行政處罰及違約賠償

如果假唱一事查實,五月天及其經紀公司、演唱會主辦方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對此,嶽屾山律師及常莎律師均認為,如果假唱查實,演出人員、經紀公司和演唱會主辦方要承擔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即麵臨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及對消費者的違約賠償。

常莎律師表示,首先在行政責任方麵,根據《營業性管理條例》的處罰規定,演出舉辦單位有可能被吊銷營業性演出許可證,個體演員則可能會被吊銷營業執照。同時,演唱會主辦方和演員還可能麵臨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其次,在民事責任方麵,演唱會主辦方應當賠償消費者的損失,對已經支付的賠償可以向演出人員、經紀公司進行追償。

如果消費者花錢買了演唱會門票卻遇到假唱,該如何維權?常莎律師稱,假唱如果被認定為虛假宣傳或商業欺詐則有可能涉嫌欺詐行為,消費者的知情權也受到了侵害。消費者可先與主辦方進行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可通過行政途徑向監管部門舉報,經相關部門確認假唱事實之後,消費者可以起訴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