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廣州荔灣廣場到底有多邪門?(1 / 3)

一、“荔灣屍場”

1996年,廣州荔灣廣場終於建成了,它是下九路最繁華的地帶,無數商業和資本入駐其中,也為當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

然而,這座熱鬧非凡的商業街,卻也伴隨著層出不窮的靈異事件,以及頻繁發生的意外死亡。

自該商業街竣工不久後,就發生了大量人命案,且所有案子不是係自殺,就是死亡原因不明。

起初當地管理部門,外加相關投資商都不以為意,認為僅是巧合或安全措施不到位,在那個信息不流通的年代,隻要上麵願意用權壓,下麵願意出錢賠,死幾條人命什麼的都是小場麵。

可令人驚悚的是,隨著時間推移,死亡的可不止幾條人命了,這死法也是越死越離奇。

為了力求真實性,年代太遠,或者沒有記錄的,本文都不再敘述。

隻找那些流傳較廣,知名度高的,以下是死因和死亡頻率:

2004年1月14日,1044號鋪主在關鋪期間遭電閘電死。

2004年2月5日,1150號店鋪老板突然心髒病發作死亡。(此前未有心髒病史)

2004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7樓兩個女孩結伴自殺。(遺書是血書,文字詭異)

2004年4月8日,5歲女童突然於三樓台階摔下而亡。

2004年6月17日,清潔工在第二層樓梯發現一具死嬰。(至今未查明屍體信息)

2004年10月9日,一名六旬老人從A區5樓跌落而死。

2004年10月10日,一名男子從5樓墜落死亡。

2004年10月19日淩晨2點,一名20歲女子在南塔麗景閣15樓自殺身亡。

五個小時後,一位老太太也在南塔墜樓身亡。(該案存疑)

2004年12月30日,一名保安因用煤炭燒火取暖,隨後中毒而死。

以上是2004年荔灣廣場可查證的死亡記錄,但並不止這些。

下麵是2005年給予的死亡數據:

2005年1月18日,一名保安在阻攔流浪狗時,被石頭絆倒摔死。

2005年2月11日,1114號門店老板在燒水時漏電而死。

三天後,三名外地人在商場五樓結伴跳樓,無一生還。

2005年3月29日,有人發現在廣場南塔五樓有一具無頭女屍。(死者存疑未結案)

2005年5月15日,一對情侶在三樓自焚而死。

2005年5月26日,保安在地下室發現一具男屍,死狀怪異,牆壁上有用人血寫的符咒。

介於接下來死亡數據沒有充分記錄,便不再表述,但荔灣廣場年年死人,次數居高不下。

據最新消息,在2004年到2017年間,光被中央新聞報道的,就足有13起,其中自殺為7起。

最奇幻的是2014年,一名男子在荔灣廣場南塔5樓企圖跳樓自殺,結果卻砸中一位路人。

而被砸中者當場去世,跳樓者卻得以幸存。

在受案後警方發現,該自殺者竟然是17年前射傷警員,並就此亡命天涯的江洋悍匪—林錦誠。

此外,上文提到的2004年到2005年意外死亡中,大多數官方都拒絕承認其事,所以其真實性是有待考證的。

由於商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死亡事件,且大多數被定性為自殺,所以不到兩三年時間,外界就將其稱為“自殺聖地”。

並且有人宣稱,他在夜晚路過該商場時,其“荔灣廣場”的招牌總會變成“荔灣屍場”。

開始人們認為是心理作用,以及夜晚造成的視覺誤差。

但很快,越來越多人覺得,該招牌的“廣”字在午夜變成了“屍”字。

這種蹊蹺現象一度讓謠言四起,各種當地的靈異八卦、都市傳說都滋生了。

有風水人士透露,該廣場位置是大凶之地,首先荔灣廣場周圍都是平地,獨它一處自高,這在玄學上叫“孤陽不立,獨陽不長”,導致高處不勝寒,四周氣場會不斷打擊該樓。

再加上廣場是玻璃圓拱頂,這種造型便形成了“穿心煞”,該煞會衝散財運,造成生意虧本。

其次,進入大樓後,你會發現電梯是直接向下的,和正常商場反過來,而這種進門就下樓的設施,在風水學中,隻有陰宅會這樣做。

而該廣場四周玻璃上,到處都畫有類似符咒的紋路,這種東西往往是鎮邪用的。

最後鳥瞰整個廣場,其布局也如八口棺材,玄學來說,有招惹邪祟的嫌疑。

也有其他風水學者質疑,以上幾種問題雖說是破財和招災,但不至於人命案頻發,這其中必然有更凶惡的東西。

那段時間,當地居民對荔灣廣場避之不及,大量客源出於恐懼而消失,該情況也讓官方和商家急了眼。

眼看剛開始沒多久,就因屢次出人命,外加匪夷所思的事件,引發市場崩潰,盈利額大幅度下降,不少商販都為此血本無歸。

這時當地政府出麵了。

他們通過行政平台對外呼籲,無論是意外死亡還是自殺,均屬於正常現象,並聲稱其中一部分為虛假信息,但不願指明是哪件。

也有心理專家安慰居民,所謂的“自殺聖地”,其實是商場人流量大,救護措施也多,自殺者往往留有求生執念,而商場就是他們自殺時,最容易及時發現的地方,他們也想在死亡前獲得救贖。

而有了第一個自殺者開頭,其他輕生的就會有從眾心理,心理學上叫“自殺傳染”,或者“維特效應”。

前者會以榜樣身份,給後者提供死亡底氣。

至於什麼“荔灣屍場”廣告牌,便是“曼德拉效應”、或“羊群效應”,純屬人雲亦雲。

經過官方封鎖消息,以及專家科學解釋,人們對荔灣廣場緩解了恐懼,且消費也在慢慢複蘇,但自殺或突然死亡卻陰魂不散。

順帶一提,荔灣廣場的廣告牌,在沒有損壞的情況下,被新的牌子取代了,官方隻說牌子舊了,存在安全隱患,但後續還是采用這個名字。

指的一提的是,在眾多自殺者中,有一名男人成功死裏逃生,而他對自己自殺的解釋,讓眾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