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歪脖子科技樹(1 / 3)

時光往回調轉了半年,李湘傑獨自到新的宇宙,已經有半年之久,身體雖未完全適應,但卻習慣了疼痛感。隨著疼痛日益減弱,他也逐漸加大的訓練量,身體強度正發生著驚人的突變。

“黃蜂號”在此期間,也在這個星球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雖說,他們的平均科技水平,約等於地球20世紀50年代的水平,但某些方麵的發展,卻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料。

他們是,目前探明擁有文明的星球裏,為數不多實現世界大一統的星球。

雖然,這個星球上有著兩百多個民族,卻能和睦相處。還自己通過抽象符號,編譯了外星文明都能破解的語言。

也就是說,他們在星際探索還隻是初步階段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對自己語言的編譯,做好了跟外星文明接觸的準備。

那麼,他們是不是一個戰鬥力弱,愛好和平的星球呢?隻能說,對了一半。他們是愛好和平,但戰鬥力根本不弱。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狂野的星球!

因為這個恒星係有伴星的緣故,導致係內的小天體運行軌跡極其不穩定!正因為如此,他們經常會麵對來自天外的不速之客——隕石。

受隕石襲擊的頻率,大約是地球的5萬倍。換句話說,像毀滅恐龍那樣的隕石,他們幾千年就得麵對一次。

為了不讓自己的文明毀滅,他們進化出了極強的能量控製體質。不過,需要後天訓練和開發,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

為了最大程度,引用自己的力量,他們竟然發明了一種戰甲,用來引導和控製能量,從而在麵對危機時,能接近百分百的發揮出實力。

他們甚至沒有發展出熱武器,唯一的武器——戰甲,卻是為了穩定運用自身能量。所以,在地球人的角度看來,他們這是科技樹長歪了,成了一棵“歪脖子樹”。

文明科技的發展,是為了讓自己克服,生存環境所帶來的難題。如果地球人也擁有極強體質和控製能量的能力,熱武器估計也未必發展得起來。

李湘傑來到這裏之後,也時常看到有小隕石墜落,但每次進入大氣層不久,就會被發光體炸毀。一開始,他以為是這個星球擁有極好的防空係統。直到看到“黃蜂號”收集的資料,結果令他大跌眼鏡。

知道真相之後,他不由地後怕。還好他的飛船進入大氣層的時候,沒被認作隕石。不然,他已經客死他鄉了。

好在,這個星球的望遠鏡發展得還不錯,進入大氣層的小型流火,他們都會事先觀測一下,發現是隕石才會擊毀。這得益於他們對外星文明探索的熱情,他們不想外星飛船錯當成隕石擊落。至少,也要表現出他們愛好和平的一麵。

當然,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李湘傑還是不敢貿然和他們接觸的。他安營紮寨的地方,距離最近的村落,都有50公裏,人跡罕至。加之,隨著秦瀾科技的進步。

現在,他們已經發明了一種,可以範圍隱身的粒子罩,最大覆蓋範圍可達一公頃。因此,他的基地在外麵看來,會跟周圍環境融合為一體,達到光學隱身效果。

不過,這種發明最主要是針對較低文明所設計,為了保證所有參與實驗的特種兵,減少被好戰文明侵擾的風險。以現在的探測技術,光學隱身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熱成像屏蔽、人體微磁場屏蔽、電磁波探測屏蔽等等,才能做到完全隱身。

李湘傑降落前,飛船有一小段時間是暴露的,這引起了這個星球科學界的探索欲。就曾有探索小隊,在他基地附近150米之處經過。要不是有光學隱身的粒子罩,他早就暴露蹤跡。

後來,這星球的科學團隊給的解釋是:“這個外星人,可能性格內向,所以羞於跟他們接觸。”

雖有人質疑,但錄影帶裏那十幾秒的模糊身影,怎麼看都像一個飛船。隕石,是不可能長這樣的,更不會突然間就消失了。

李湘傑的到來,成了這個星球的一個未解之謎,甚至有個科學探索的節目團隊,為此整整拍了三集紀錄片。

雖然結果一無所獲,但憑借著危言聳聽的文案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運鏡,一度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