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端午節,家裏終於有了一絲絲的煙火氣(1 / 2)

生活在傳統節假日多的國度裏,感覺一年四季都在過節。

曾經有人說過,隻要快樂,天天都在過節,如果不開心,過節就是紮心紮肺。

轉眼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單位根據國家規定也是照常放假。

走在城市街道和超市裏,過節的氛圍還是依舊如往年一樣熱鬧。

沒有離婚前,每到過年過節,都是無比頭疼的事情,還沒有到過節,自己的父母總會找各種借口打電話來問,給回家過節的詢問。那時候的無奈是無法使用言語表達的。

而在三四年前離婚後今天為止,過節幾乎成了無人問津。那時剛離婚的第一年裏,恰好遇見了端午節,以為自己的親娘、親妹子會如離婚之前一般,主動提前打電話叫自己回家一起過節。現實卻是狠狠的打臉自己。不但不主動打電話叫自己和孩子回家過節,自己厚著臉皮打電話去,接到電話的她們,自己視為最親的人,反而問自己,你給回家過節?語氣裏充滿了施舍的味道。這就是自己十多年來舍去自己的小家而一味毫無保留付出的娘家人。隻不過那時的自己還不明白啥叫“情感勒索”。一味的給她們找文化水平低的借口。

那時候離婚後的自己,生活一度陷入了艱難,自己最親的父母和唯一的妹妹,不但沒有給予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一絲絲的慰籍都吝嗇到沒有給予過。包括自己接送孩子上下學,或是偶有加班,幫助照看孩子幾乎都沒有給予過幫助。

直到後來閱讀了《情感勒索》這部書之後,才明白,原來曾經每每節日盼望自己回去是有所圖,而現在的自己,生活艱難,沒有住房,還有接近10萬左右的負債,他們選擇的是遠離自己,種種行為表達出了一定程度的冷漠和漠視態度。

那時候的自己,真正感受到了無依無靠的體會,通過諸多過往事件的複盤,才真正看清,悟透,自己婚姻的不幸,父母終究是主要的分裂者。

也許後來的自己有了這些認知和計較後,才會對過節越來越痛恨和無所謂。

直到遇見鄭先生後,在他的引導下,加深了這些痛苦來源的認知,同時也明白,原來愛你的人,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裏是首先想到你的。

就拿今年的端午節,離節日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鄭先生就打電話給我,說端午節是哪一天,並且他媽媽和弟弟讓他帶著我和涵仔一起回去他家過節。

當聽到他的邀請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後來怕他不高興,同時他沒法與他母親和弟弟們交代。就使出渾身數解的哄鄭先生,告訴他,我們才認識小半年,啥了也沒準備好,尤其是心理建設都沒有成型呢。

最終是在端午節前一天到超市購買了過節的粽子禮盒,讓鄭先生送回家裏。也有很多在談婚論嫁的男女朋友中,像我這樣主動給男方送禮盒的人很少,或幾乎沒有。大家都會認為是我趕著倒貼或下降自己擇人的標準呢?

而自己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抱著與人相處,是真誠,對方對自己好,自己也要對別人好,而不是拿喬,或是讓別人認為自己高攀不起或高攀別人什麼的?

端午節放假時,大清早上七點都沒有到,鄭先生早在六點半就已經起床,準備我們三人的早餐,七點吃過早餐,就迫不及待的拉著我出門,頭天晚飯後,鄭先生已經問過孩子和我,端午節上午想吃啥菜,早晨買菜好計劃。

一早出門,那時的自己還以為像鄭先生這樣城裏的土著居民,在家裏啥也不會做,也不懂得傳統節日該怎麼過,怎麼準備等等。出乎意料的是,他還是很在行,一路出了小區大門到菜市場的路上,說著早晨要買的各種食材,說什麼先去買魚,再買牛肉,買一隻烤雞,豬肉應該買排骨或是裏脊,蔥薑蒜苗,豆腐等等,還有端午節特有的芽豆和現蒸的粽子,還仔想吃火腿的和豆沙的,數量控製的6個就好。還有最後購買艾蒿和菖蒲是端午節的標配,也不能夠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