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東海王 1(1 / 1)

東海王薑山的權力是相當有限的,和大北國皇帝的皇權相比,簡直顯得可憐了。當初,北武大帝威加四海時,經過深思熟慮,並沒有最終吞並西天國、東海國和小南國。北武大帝認為,即便吞下三國,徹底賓服這三國百姓將是相當頭疼的事情。何況帝國疆域過大,運轉起來,對軍力和財力都是極大的考驗。與其吞下他們,不如將其淪為附庸更為劃算。

北武大帝分別設計了三種策略,來製約三個國家今後的發展,令其永遠無法威脅到北國。對西天國,徹底剝奪了它的武裝力量,令宗教各派各自為政,國家實際成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對小南國,強奪其資源富饒的土地,壓縮疆域麵積,令其土地貧瘠,災害不斷,窮得維持生存都很困難。對東海國,削減其王權,以“長老共議製”代替國王專政。任命了六名長老,組成“長老會”,凡東海軍政大計,都需長老加上東海王七人共議協商。更將東海軍隊分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營,東海王統轄赤營,六名長老各轄一營,彼此牽製。

薑山繼任東海王位後,不甘居於附庸國地位,大有重振東海之心。他知道在軍政方麵一時動不了,便以經濟作為突破口,改革稅製,推行一係列新法,逐漸讓國家富有起來。有錢誰不樂意?六名長老也樂見其成。經過數年的耐心經營,東海國富得流油,國力日盛。這次大北國悍然入侵南國,讓薑山頓生兔死狐悲之念,再也按耐不住,開始謀劃解決長老會的製約,收回王權了。然而長老會掌握軍權,想要動他們,又豈是容易之事?薑山已年屆五旬,他用了十年讓東海成為最富之國,他擔心自己沒有第二個十年,來讓東海成為最強之國了。

相撲爭霸的預選賽將在後日開幕。薑山坐在東海王宮的海神殿內,身旁隻有世子薑齊一人。消息放了出去。一切都已安排停當。

東海王在國內是很有威望的,但是很少在公眾場合亮相,以往隻按例在食神賽的決勝場稍露一麵。他在公眾場合的露麵,必定會引來大批人流。人們都想看看國王是什麼樣子,其中就包括那些南國的難民。就此將他們一網打盡,這是東海王對手下將官所宣的命令。

原計劃選的不是相撲賽,而是按常例在食神賽亮相就夠了。一樣會有難民湧來,甚至由於美食的關係,難民會來得更多。但是考慮到地形的利弊,東海王臨時決定改去相撲賽場。因為食神賽的場地在城隍廟,離北門極近,加大了難民逃出城外的機會。相撲賽的場地則在城中心,離四個城門都有一定距離。

等將官們退下去,世子薑齊才說出了反對意見。

“父王,圍捕這批難民,固然能把京城的烏煙瘴氣一掃幹淨,但是萬一弄不好,兒臣擔心會適得其反。”

“你有什麼好擔心的?”東海王的眼神像鷹隼一樣:“說來聽聽。”

“雖然他們是一批烏合之眾,然而數量不小,又遍布全城,抓人之事很容易鬧大,若是將他們逼急了,怕是免不了一場流血之爭。”

“流血又如何?流的是他們的血!”東海王不屑一顧道:“再說,我東海的將士不是白養的,輪到他們上場用武的時候,就該用性命去拚。”

“父王,我們赤營兩萬將士,駐在京城隻有五千,其餘均駐紮邊境。其他各營人馬,沒有長老會的手令,我們調動不了。僅這五千人馬,我看有點懸,萬一局麵壓不下去,反倒釀成大禍。”

“大禍?在你眼裏是大禍,在我看來,卻是好機會。”

“兒臣愚鈍。”

東海王不再提這話頭,轉而問道:“最近平兒如何?”

薑齊頓時麵色黯然,低聲道:“二弟恢複得不錯,隻是情緒低落,依然有些失常之舉。”

“有空多去看看他。雖然不是一個母親,到底也是你的兄弟。”

“二弟這次出事,兒臣一直食不下咽,寢不安眠。但見父王時常為二弟神傷,更替父王擔憂,還請父王以社稷為重,保重龍體。”

“為父知道。我要想些事情,你先下去吧。”

“是,父王。”

看著兒子緩緩退下的身影,東海王許久默然,身在王座裏猶如一尊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