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讀書有感(1 / 1)

曆史書太小,裝不下一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曆史書又太大,裝下了華夏上下五千年;曆史不是一行行切莫印刷的字句,而是一段段是活生生的經驗。大家讀了這麼多年書,哪一首詩或詞觸動過你的心弦,總有一句詩詞說到了你的心上。

他不是詩仙,也不是讀聖,也不是詩鬼,在我看來,他卻是真正的曠世奇才。《滕王閣序》驚世之作,小憩片刻便可寫出讓世人驚瞻、千古傳誦的文章,“初唐四傑之首”豈是空口無憑,那分明是對他恰如其分的讚美。我相信每一個讀過《滕王閣序》的人都會為王勃的才氣所震憾,心也隨著他的筆觸而蕩漾在滕王閣下的川澤。想象著當遊曆的時光,融入三秋詩意的陽光,當旅途的勞頓,暫時擱淺深幽的贛江,遊子王勃,站在了人生的風景點上。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祖父隋朝著名學者王通,父親唐朝官吏王福畤。中國唐代文學家、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我讀著滕王閣序聽著窗外的雨聲滴滴答答拉著我的思緒,那思緒裏有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夾雜著我的遺憾和惋惜。“懷帝閽而不見,秦宣室以何年。”仕途不順的他前往交趾看望父親一路上風餐露宿,當張燈結彩的滕王閣映入眼簾,他將他的愁苦,他的懷才不遇,他的滿腹經綸,一並揉進了如今的滕王閣序。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裏又包含了他多少辛酸、“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裏有多少青山綠水,我讀著吟著深深地愛著。那篇華美的滕王閣序道盡了南昌故裏的美景,訴說了王勃心中的抑鬱,不得誌。王勃的滕王閣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壇。鍾期既遇,秦流水以何慚?”這滕王閣裏的熱鬧繁華的應與他無關,閻都督為兒女婿揚名立萬而開辦的一場盛宴本該是讓他拿筆推謙的,他卻鋪紙研墨,揮毫潑墨洋洋灑灑的寫下了:“落霞與孤琴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句

本該不屬於他的繁華成就一代才子王勃,當滕王閣一幕成為遠景時,他以無憂無慮的繼續他的行程。於是,每一個愛才的人惋惜了,還會折柳相贈、還會道一聲珍重、還末依依惜別……我給願龍王招他做了女婿那天的贛江是否也如今天一般如吟,如泣。在吟那首滕王閣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濤聲呢喃,傳誦至今,隻是再也沒有你王博那清瘦的聲影,年輕而驕傲的眼眸了。如今,我喜歡上語文有一絲才氣,離不開古詩的影響。

中華文化如香茗,隻需淺嚐,便有無窮之韻味。千年沉澱,大國底蘊,讓人敬從心生。衣袂翩翩,華須飄蕩,滌蕩思想;駝聲鈴鈴,踢踏萬丈,那是絲綢之路溝通起文明的橋梁。泱決華夏,曆承經典,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