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最後一課(1 / 2)

每周一下午,保羅.馮.興登堡都會準時來到軍校給大家上課。對於這一個下午的課程,辰天和大家都非常感興趣。因為興登堡每次都會繪聲繪色地給他們講起普奧和普法戰爭,尤其是他所參加的一係列戰鬥,還會講解最新的戰術思想和武器發展情況。

辰天之前對於普奧和普法戰爭基本上沒有太多的了解,隻知道普魯士是通過這兩場戰爭完成德國統一的。但在興登堡中校的描述下,他漸漸了解了那兩場戰爭。

這天是興登堡的最後一堂課,他講起了他在普奧戰爭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場戰鬥——史威普森林戰役。

1866年7月3日的早上,捷克共和國境內的史威普森林如往常一樣的安靜祥和,絲毫看不出有一點的殺氣。就在這時,49個步兵營約1萬5千名奧地利士兵端著他們手中的前裝燧發步槍正慢慢地逼近這裏。森林裏麵隱蔽著人數相當的普魯士的士兵。這些前進中的奧地利士兵絕不會想到,史威普森林將成為他們巨大的墳墓。然而,起因卻很簡單,因為普魯士士兵手中的槍與他們的不一樣。

戰爭是武器最好的催化濟,科技的發展也促進著武器性能不斷的提高。1835年,普魯士人德萊賽成功發明了後裝式步槍。德萊賽步槍使用定裝式槍彈,結束了火yao跟彈頭分裝的曆史。其次德萊賽步槍使用擊針發火裝置,這與現代步槍已經很相似了,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槍口裝填彈藥的曆史。

為了爭奪德意誌領導權,1866年6 月20日,普魯士和奧地利雙方共投入 50萬的兵力,展開了歐洲近代史上空前的大會戰。

裝備了德萊賽步槍的普魯士士兵,在有“鐵血宰相”之稱的卑斯麥和總參謀長毛奇的指揮下,以巧妙的戰術、猛烈的火力打得一直稱雄歐洲的奧地利軍節節後退。7月3日,敗退到了捷克共和國境內的奧地利軍決定反攻,他們派遣49個步兵營的士兵去占領史威普森林,然而這裏必定要成為他們的傷心之地。

戰鬥中普魯士士兵用每分鍾能發射6~7 發子彈的德萊賽步槍,伏臥在地上,從容而無情地向奧地利士兵開火,而奧地利士兵隻能在槍林彈雨中,挺著身體徒勞地操作著他們手中的前裝槍。這無疑是一場屠殺,因為一萬普軍的火力相當於4~5 萬奧軍的火力。

戰鬥結束後,4580名奧地利士兵橫屍在森林裏,6942人受傷,3573名士兵舉起雙手當了俘虜。驚心動魄的奧普戰爭隻打了7個星期就結束了。普魯士僅以損失約1 萬人的代價就戰勝了奧地利,為德國的統一創造了條件。

“大家覺得武器可以決定戰爭的結果嗎?”興登堡講完這段故事後問道。

“當然,但也不完全是。有時候軍隊的素質和士氣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一個學員回答到。

“還有,指揮官也是非常重要的,平庸的指揮官往往會葬送一隻優秀的部隊,就像拿破侖三世和他的參謀們!”另一個學員補充到。

“那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呢?”興登堡又問。

“優秀的指揮官需要敏感的判斷,需要對敵人的重視,需要謙遜的態度,需要足夠的耐心,還有很多很多……”

“還需要一個好的情報係統!”看來托馬斯對情報係統很感興趣。

“呃……您說得很對,情報也很重要,知己知彼,嗬嗬!”興登堡揚了揚眉毛。

“那您如何看待機槍的作用?例如馬克沁重機槍。”辰天忽然問到。

“這個嘛,1888年秋天,馬克沁來到了我國展示他的馬克沁重機槍,皇帝陛下親臨斯潘多兵工廠參觀表演。射擊完畢後,陛下大為驚奇,認為這正是我軍所需要的。馬克沁機槍隻需一兩名射手就可以操作,而我們的加特林機槍則需要4個士兵才能完成。於是,陛下立即命令部隊列裝。但有人認為這種機槍盡管射速達到600發每分鍾,但它的準確性太差了,而且子彈消耗量很大,還不如一排士兵射擊來得好!我想說,報有這種思想的人錯了,大錯特錯!”興登堡皺了皺眉頭,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