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二十一,大明宮含元殿,今天是太上皇移居南內後的第一個早朝。朝上文武百官皆肅穆林立,對執政新天子山呼萬歲。
“平身。”皇帝的眼神中是睥睨天下的淩厲之色,一個輕輕抬手請眾卿免禮平身的手勢氣勢十足。
“太上皇和太上皇後移居南內,陛下晨起問安,孝道至誠,吾皇仁德,我大唐中興指日可待。”率先奏議的是太上皇的東宮舊臣,現任禮部員外郎。“太上皇早年聰慧,以弱冠之年入主東宮,至去年禦極天下,有二十一年。昔年,有太子妃蕭氏,容貌豔麗,秀外慧中,恭儉慈恕以侍上皇九年有餘。今陛下登基,臣請為蕭氏追封及諡,以盡陛下對嫡母拳拳孝道。”
此話一出,滿朝鴉雀無聲。蕭妃至今已經薨逝十六年了,去年太上皇登基,因在病中,未提及追封擬諡之事。身為太上皇的東宮舊臣,先議此事,其心可知。
見堂下大臣無一人敢附和,皇帝戲謔的揚起嘴角,說道:“蕭妃乃上皇發妻,朕之嫡母,如今上皇尚在,朕不敢輕議此事。請卿容朕日後至興慶宮,與上皇詳談。”
禮部員外郎聞言,知是皇帝推脫之辭,又不能發作,隻好應下:“陛下聖明。”
早朝結束,皇帝車駕便南移去了興慶宮。
興慶宮是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所建,其父禪位之後,就是在興慶宮居住的。後來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唐肅宗於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收複長安以後,唐肅宗亦安排他在興慶宮。
可以說,大唐開國以來一百多年的曆史,到永貞元年八月,興慶宮已經居住了三位太上皇。
但是,皇帝下朝以後並不是要去見太上皇,而是去拜見他的親生母親——太上皇後王妜。
王妜在東宮時便是太子良娣,位份僅次於太子妃之下。她的太上皇後之位,則是在兒子登基以後為她冊封的。
“蕭氏是先帝親自下旨賜死的,是罪妃,罪妃怎麼能追封呢?”聽聞前朝議及此事,王妜臉上的神情毫無波瀾。此時,她也不過是四十左右的年紀,風韻猶存。
聽得母親此言,皇帝心領神會,“是。母親,兒子知道該怎麼做了。”
三個月後,蕭妃獲諡的消息傳至舒州舒王李誼的貶所,良久默然。連同蕭妃的消息一同送來的,是太上皇駕崩的消息。太上皇所用東宮舊臣,一律被貶外放。
“建中二年,有駙馬都尉蕭升、郜國大長公主之女蕭氏入東宮為妃。恭儉慈恕、端莊秀麗,既明且惠,不幸於貞元六年驟然薨逝,上皇及朕念其勞苦,今贈諡曰:惠。特有旨下,聊表朕禮敬先人之意。”
隻有李誼知道,這道聖旨是多麼的諷刺,太子妃蕭氏既不端莊,也不賢惠,甚至不是太上皇心頭最愛。她隻是一隻沒有爪牙的困獸,在那個名為東宮的囚籠裏,待了九年之久,最終芳華永逝。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元旦,大赦天下。去年所貶東宮舊臣,不在赦免之列。
蕭妃死了,王妜笑到了最後。太上皇駕崩了,舊時代的人活在了舊時代裏,幻想著建中、貞元時代的理想歲月。
可是,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