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隨著秋風送爽,大曆年即將進入尾聲。皇帝在政事上的表現越來越力不從心。年邁皇帝的執掌權柄,為這個運行一百多年的王朝更增添了幾分暮色。
東宮一聲嬰兒的啼哭,為這份暮色增添了些許輝煌,大唐皇帝陛下的第一個皇曾孫來到了人間,賜名曰李淳。
淳,通“純”,古語說,淳者,以淳粹之氣,生敦龐之民也。皇帝陛下對東宮的寵愛和期望可想而知。
而皇曾孫之母,正是一年前賜予宣王李誦的才人,出身琅琊王氏、高門郡望的王妜。
琅琊王氏自東晉以來便是豪門大族,經宋、齊、梁、陳、隋至唐六朝而不衰,先朝更是出了幾位皇後,宰執重臣更是數不勝數。
王妜生下的皇曾孫給琅琊王氏又添了一份尊榮。
這年八月,鄭瑛入東宮。這樣的喜上加喜,宮中人無不稱歎陛下之世,太平庶幾可望。
十二月,趁著隆冬臘月、瑞雪降臨的好時節,郜國長公主正式上書,請為宣王李誦和小女蕭靜言賜婚,親上加親,結兩姓之好。
賜婚詔書下達的當日,蕭靜言正在家中陪韋妃烤火、打葉子牌。
恩禮由宮中使者送入公主府,一箱箱的金銀珠寶,數不清的綾羅綢緞,各國進貢的奇珍異寶,多得在府中擺放不完。
來宣旨送禮的宮中內侍,府中下人,沒有不向她春風道喜的。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會西去,太子殿下會繼承大統,而宣王也會成為新的太子。到時候,她成為太子妃,在望不盡的歲歲年年中,她是未來的皇後,未來皇帝的母親。
一切都心安理得地注定了。郜國公主府,蘭陵蕭氏,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恩遇。
然而消息卻如晴天霹靂。蕭靜言怎麼也想不到,母親為自己求的良人,是宣王李誦。從大曆九年至大曆十三年,母親為她整整籌劃了四年。
四年來,蕭靜言無數次想過,自己的婚姻會是什麼樣的,是李誼和韋妃那樣的舉案齊眉,還是玉娘為多數世家子女預言的一個個相似的未來。她既期待又害怕,因為她什麼都不知道。
但她可以確定的是,李誦不會是她的良人。
那個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卻算不上熟識的李誦,那個飽讀詩書、文武雙全、年近弱冠的李誦,那個滿心滿眼都是鄭瑛的李誦,心中不會有她一席之地。
母親為什麼看不出來,他們並不合適。
“原來大師說的是對的。”蕭靜言悟了。
“什麼?”韋妃沒有聽見她的喃喃自語。
“龍興寺的方丈!”蕭靜言忽然提高了聲音,“他說我的婚姻是個劫,現在看來果然不錯。”
“姑姑,那不過是算著渾玩兒的。”韋妃怕她被那僧人忽悠得魔怔了,說道。
“他說的就是真的!”蕭靜言很確定,“若不是親身經曆,怎信世上有高人?……我怎麼會嫁給宣王?他並不喜歡我,他喜歡的是鄭瑛啊!”
“宮門侯府三妻四妾本來就很正常……”
“不是這樣的,”她說,“你沒見過,你沒看見過宣王每次看鄭瑛的眼神,似水柔情,隻要鄭瑛在他的眼裏就沒有別人!鄭瑛沒有成為他的王妃他一定難過死了,他怎麼會娶我?……”
蕭靜言懊惱極了,她怎麼也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果。“鄭瑛一定恨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