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寧王龍承(1 / 1)

也是同時,正當朝中勢力互相口誅筆伐的時候,遠在真州北齊的寧王府裏,秘密會議也即將進行。坐在大堂中央一手托著頭像是在等待著什麼的老者,臉上有著滄桑的皺紋和時光流逝的衰老痕跡,幾乎全是白發,但這些絲毫掩蓋不了他那銳利無比的眼神和久經磨礪的神態。他有著匡扶三朝天子的豐功偉績、久經沙場無往不利的英雄事跡和讓人無不崇拜尊敬死心塌地跟隨的人格魅力,寧王龍承。

當年,天朝第十二代天子穆帝龍允遭逢諸侯之亂,全國上下混戰不已。作為他的弟弟,龍承帶領著直屬朝廷的軍隊逐步平定各方作亂諸侯,穩定情勢,而且當時龍承手中已經擁兵五十萬之多,更有人勸其篡奪繼承天子之位,被一口拒絕並推下問斬公告天下。把手中兵權交還龍允,聽候吩咐。龍允見其弟如此忠心耿耿,大為感動。因此封龍承為寧王且賜予真州這塊天朝最為富裕之地為封地,還給予了他十年免交貢賦朝拜、完全自治管理等特殊權利,並規定寧王封號隻在天子之下這樣無上的榮光。天朝第十三代天子龍顧也就是現在天子龍宇的父親,勵精圖治廢寢忘餐,多次與其叔叔龍承合作出兵關外,大敗各方外族。但可惜操勞過度英年早逝。宮內野心勢力看到機會,發動政變想扶持龍宇的弟弟龍寬繼位,被龍承領兵十萬進宮強勢鎮壓驅逐出去,讓龍宇順利登天子之位。可以說三代天子都有著欠下了龍承的恩惠,而他的聲望在天朝國內處於頂峰之巔,他有很多稱號“百勝之王”“忠義之王”等,手下能人才士多不勝數,慕名而投的更是數不勝數。

過了一刻,有一個神色隱秘的人進來報告,貼近寧王耳邊細語:“稟報寧王閣下,外邊的老鼠都清理幹淨了”然後輕身退去。之後寧王點了一下頭,慢慢的大堂的門口便陸續進來了一幹人等。放眼望去,都不簡單。帶頭的便是應王龍充,跟著是常王龍旭、龜郡王龍穀、曲郡王龍樺、充郡王龍柏和安南郡王龍湯等諸侯王。不得了,目前天朝所冊封郡王以上的諸侯王一共才九個,包括寧王在內就有七個在這裏。如此盛大的號召力也怕隻有寧王才有這個本事了。

天朝所采用的是一種州郡國並行製的管理製度。天下分中州、永州、尚州、應州、襄州、雲州、盧州、陽州、上州、平州、通州、真州、蒼州共十三州,都城在中州,所以中州也稱為天州。而在州以下設若幹郡,郡之下還有若幹的縣、鎮、城這些行政單位。州郡官員由朝廷中央的吏部選拔任命,縣城鎮這些官員則由當地名望之人或者州郡長官推薦擔任。而冊封的一等諸侯,賜單字封號王,封地對應的是州,有著州內全權任免管理權、自由建設征兵權(兵員不能超過十萬,除非有特例)、財庫使用等一係列自治權,但同時必須肩負忠於朝廷、按時交貢納賦朝拜天子、接受天子號令等義務。而二等諸侯,賜封地郡並按地名封王,權力義務跟同上,但範圍縮小為一個郡,兵員不能超過一萬。三等諸侯賜封地縣城鎮並按地名封侯,但隻是享受其封地稅賦物產而不是直接管理封地,管理權仍在國家。

而如今,寧王號召了這些坐擁兵權的諸侯王過來府上“一聚”,似乎別有用心。而各王也按班就坐於大堂席位,並耐心等候,一眾諸侯王都到了,這個聚會還沒開始,難道還有人要來嗎?居然連一眾位高權重的諸侯王都樂意耐心等待,寧王也絲毫沒有想要說話的意思,如此看來,還有人要來,而且肯定是一位大人物。

終於,寧王府的大門打開了,迎麵而來的卻是一位老態龍鍾的老者,衣衫樸素簡單,攙攙扶扶慢步闌珊的走著進來,寧王看到這位比自己還年長的老者,臉上出現一絲笑容,站起身來大聲一句“軍師,快請就坐”。老者也隨即露出了笑容,坐下便對著龍承說:“你這老家夥,終於肯把我請來了,知道我等得都快進棺材了嗎!”

寧王聽後並無不悅,隻是望著老者那花白的胡須歎息的說了一句“對阿,都老了。”銳利無比的眼裏,泛起了淚珠,顯得更加淩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