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煜輈的視線漸漸在琴音中改了方向,與在座的一幹人滿麵的驚歎、讚賞之色,怔怔的說不出話來。
對麵一雙鳳眸也投來詫異的目光。
在前世裏,這首詞她隻能體會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後兩句卻無法感受,老人過世,她唯一的“家人”也不在了,塵世間再無她能互相牽掛的人,何來“千裏共嬋娟”,除去苦笑,還能如何。
這些年前世的記憶除去根深蒂固的自由、平等、和平理念以及所受的教育,那些令人悲傷或無意義的人事物愈發淡忘。
人,一旦被關心、愛護、溫暖著,自然本能的會記住快樂,遺忘悲傷,然而這首曾令她多少次苦笑相對的詞卻從未忘卻過。
許是因這一世,有了這麼多親人,常年來回於兩地之間,更有數年光景離開爹娘、爺爺和弟弟,軒轅家人雖非戀家之人,然而不戀家,並不是心裏沒有家,不思親,終體會到了“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這詞不再隻是悲傷。
指尖離開琴弦,抬眸,見眾人的神情,皎兒尷尬的笑笑,顯然這些人以為這詞是她所作……
方才一時顧著這曲子簡短,又應景,眾人更未聽過,就是錯彈一兩個音也能應付過去,倒是一時忽略了這前世裏幾乎人人會背誦的詞是蘇軾名作……
這可是要言明的,蘇軾的詞好,但她也不屑竊用他人知識產權……
皎兒清咳一聲,輕聲解釋:“皎兒許久不曾撫琴,指法生疏了,三叔莫怪。這首詞乃昔日府中教授詩詞的蘇師傅所作,今日中秋,便借來吟唱,以為應景。不知三叔可還歡喜?”
鳳煜輈又是一怔,隨即拍掌笑道:“好詞,但更是好曲!二哥的江南果真人才濟濟。”
眾人除去鳳之淩也都紛紛拍手,讚歎之聲紛紛飄來。
廳中自她這短短半盞茶功夫的撫琴後有了笑聲,算是有了開場白,氣氛不似先前那般沉悶。
燁然和曦晨率先開始笑談,這兩人座位正好斜對麵,你一言我一語的,立刻得到旁人響應。
鳳之淩在一番詫異的注視後,又微垂了眼簾,隻是在他淡然的神情中似乎多了半分柔和,雖不似昨夜在淩心小築中那等放鬆,卻也已十分難得。
鳳煜輈暗自感歎,這丫頭帶給他的驚喜當真是超乎他預料,她究竟還藏了多少本事?倘若能留她在淩兒身邊……
鳳煜輈愈發猜不透為何二哥會放她在江湖走動,這丫頭一身的寶,高深莫測的醫術、絕代的詩詞、精湛的琴藝,皆已窺見一斑,更難得的是她像瑩兒一樣外柔內剛,善解人意,待旁人不分貴賤,寬厚、溫和。
某人開始腹議,若是換了自己先瞧見這丫頭,才不像二哥“鼠目寸光”,要收就收了做兒媳婦,收做女兒,豈不短淺……
(某軒辯白:誰說他沒想,這兩者哪裏衝突了?大鳳可沒法律規定養女不能做媳婦……可他想了有用嚒……)
注:皎皎也知道各大小說遇到中秋都會出現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皎皎也不喜歡,隻是,皎皎沒法子,劇情需要簡短、應景的曲子,就是彈錯了也因無人聽過而被發現,是以隻能俗一下下啦。誰讓咱們蘇老自公元1076年中秋寫下這首詞,其他什麼都成了浮雲……(皎皎保證隻此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