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表藥
1.發散風寒藥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逆。
紫蘇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解魚蟹毒。
荊芥:解表散風,透疹,消瘡。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2.發散風熱藥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
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
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二、清熱藥
1.清熱瀉火藥
石膏: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鍛用,收濕,生肌,斂瘡,止血。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
夏枯草:清肝瀉火,明目,消腫散結。
2.清熱燥濕藥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
3.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
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射幹:清熱解毒,消痰,利咽。
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4.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5.清虛熱藥
青蒿: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
地骨皮:涼血除蒸,清肺降火。
三、瀉下藥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經,利濕退黃。
芒硝: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熱消腫。
四、祛風濕藥
1.祛風寒濕藥
獨活:祛風除濕,通痹止痛,解表。
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止痛,消骨骾。
2.祛風濕熱藥
秦艽: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退虛熱。
防己:祛風,止痛,利水消腫。
3.祛風濕強筋骨藥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
五、化濕藥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厚樸:燥濕,行氣,消積,消痰平喘。
廣藿香: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
六、利水滲濕藥
1.利水消腫藥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
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
2.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
3.利濕退黃藥
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金錢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
虎杖: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七、溫裏藥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幹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元。
吳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八、理氣藥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香附: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九、消食藥
山楂: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化濁降脂。
雞內金: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
六神曲:消食和胃。
十、驅蟲藥
使君子:殺蟲消積。
苦楝皮:殺蟲,療癬。
十一、止血藥
1.涼血止血藥
小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2.化瘀止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