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幹就幹,華冬本來就缺錢,剛好拖欠工資的楊老板又打來9000塊錢。
華冬直接就拿著9000塊錢在手機上通過炒股軟件去買了9000塊的海產業股票。
心想著像這樣的海洋汙染事件,必然導致各種與海洋相關的產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海產漁業,畢竟那些海鮮誰還會吃啊?
華冬一打開手機一看,也是蠻震驚的。原本以為會大跌的漁業居然還上漲了不少。這完全不符合道理嘛。
按理說這海洋被汙染,各種海產魚類都將被汙染,誰敢去吃那個帶有放射性的魚類呢?
可是股市裏各大海產漁業的市值和成交量居然不減反增,這倒是令人奇怪的。
華冬翻看了一些股友的評論,說什麼“別人越恐懼,我就越貪婪”,一個勁兒的買。
華冬不敢冒險,畢竟海魚業被這些瘋狂的股友把價格抬的太高了,現在去買要是被套在高位豈不是當了真正的韭菜。
這一點他是清楚的,畢竟就這麼幾個錢,還準備是來賺錢的,而不是賠錢。
自然華冬也就放棄了買入海魚業股票,而是轉身投了內地淡水魚養殖和食品加工。
魚類做為人類主要的肉類之一,特別是海鮮這些食物都是高端消費的必備品。如果這個龐大的海鮮消費市場受到影響,那麼這些消費者的資金必將流入其他魚類。
顯而易見,這些消費者的選擇無非是內陸漁業養殖和冷凍魚。
當然這樣的產品價格也會相對於平時更高,帶來的回報更大。
華冬趕緊去找了幾個低價位的股票入場,準備好好的賺一筆錢,不說要賺多少,怎麼也得賺個幾百塊吧。
這當然絕不是毫無經驗的購買股票,華冬可不是盲目的投資者,在華冬躺平生活的這兩年半裏華冬就是靠平時買點股票和基金賺點小錢苟活著。
華冬熟練的操作著手上的大米牌手機,很快就購買了兩支股票。
一支叫做“宏海漁業”的股票,主要是做海魚業的捕撈、養殖、銷售、運輸和加工。華冬以每股8.3買進,買了500股,花掉4100多塊錢。
另一支股票叫做“四方食品”,主要是做海鮮魚類食品的儲存、加工和銷售。華冬以每股13.7買進,買了200股,花了2700多塊錢。
這兩筆交易,直接花了華冬近7000塊錢。剩下的2000來塊錢,華冬也是盡數花掉,去買了些黃金,畢竟“亂世黃金,盛世玉”,這樣的古話必然有它的道理嘛。
華冬靠著這招錢生錢的投資理財,在躺平生活的這兩年半裏也算是過得有滋有味,不至於淪落到露宿街頭、食不果腹的境地。
但並不是每次投資都能獲利,很多時候稍不留神就會被市場套牢,股票賣掉就虧了,不賣又拿不回來。
於是隻好繼續買,拉低自己的成本價,把自己的錢給套出來。但這樣的操作也是有風險的,很多新手把握不住市場,剛把錢投進去,馬上又被套了。
很多新手都是貪婪者,賺到10塊就想100塊,賺到100塊就想1000塊……
總想等等,抱著“等等,一會兒的價格可能更高,那個時候再出手”這樣的想法。
其結果往往是反複被套,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