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同村一位親戚,來城裏給她兒子帶孩子,專門要來參觀房子,下午來的。
老李想,要是冬天來參觀就好了,可惜她來的時候是五一期間,已經熱到需要開空調。
老李稱呼這位親戚為阿嬸,姓林。林嬸進門就呼了口氣,“怎麼比外頭還熱?”順了一圈到廚房看了看,回到客廳,朝窗戶方向,“憨孩子,怎麼買了間西曬的房子?!”
老李解釋說,“這還是朋友介紹,國企的單位房,政策變了,才對外出售,等我知道,已剩下不多,就挑選這套,比較滿意”。
林嬸邊走邊說,“村裏就你和上房陳昌明的兒子最早在城裏買房,去年我看了,比你這好,起碼南北通透。”到了陽台,張望了一下,“樓下有斑馬線,這如何睡好,又吵又曬,得換房,聽林海明說今年房價又降了一點,聽嬸的,把這套換掉。”
老李說,那得和海明一樣有錢才行。
林海明是林嬸的大兒子,前年買了套樓中樓。小兒子叫林海東,為了小孩上學,買了套學區二手房,老李去看過,麵積還沒老李這套大,林海東說等孩子小學畢業後,賣了,去和他哥買在同小區。
送林嬸下樓回去後,老李順著林嬸看房的步向,溜了一圈,吐了口氣,“還不錯,滿意”。回客廳端了杯水,來到陽台,靠著窗台,往對麵房子順一眼,再朝下看斑馬線上的行人,四樓老姚那帶風的步伐一眼就認出,這時間點肯定是去對麵的城中村超市買菜,拖著的四輪菜簍就像風火輪一樣,聽不到聲音,但感覺嘎嘎響才能跟上兩腳的快步。
老姚是女的,退休有三年,嘴碎,但不刻薄,比較精明,退休前才從老家遷來定居,買房落戶。她的說辭是老家退休金低,城裏起碼標準擺在那。退休後的退休金也如她意想,很滿意。每回說到這茬,眉飛臉笑的,誇自己決定正確,當時她老公還覺得麻煩,也沒啥錢能在城裏買房。老姚說都是她一手辦成的,看房、貸款買房、裝修、落戶……說的語氣抱怨帶點驕傲。
老姚是會計,來城裏後很快找了家小公司,她老公原先是在老家開小客車,經朋友介紹應聘到旅遊公司當司機。據老姚說,她老公比她大五歲,但老李覺得應是小五歲,高高瘦瘦的,看著更年輕,雖然老姚很會穿搭,不顯老。
老姚曾想跟老李換房子,說她忌諱四,可以加點錢換。老李推脫麻煩,自己也忌諱四樓,當時選房時就沒要,建議老姚要是不喜歡可以在小區內找別的房子。
老姚也說麻煩,就這樣吧,都一把歲數了,還忌諱什麼,住久了也覺得很好,還是自己設計的裝修風格,不再換了,沒錢。
其實,老李跟她同村的林嬸說等到他買時,剩下沒幾套,是刻意說給林嬸聽的,讓她覺得買這套西曬房是情不得已。實際,房子剛推出來賣,老李的朋友就通知老李早點選房買了。老李沒挑中庭的那些南北通透戶型,自己屬意這套,連他朋友都說他有毛病,可他覺得這套符合他熱鬧的居住感覺~夏天開空調,冬天可以在陽台曬太陽泡茶、觀風景、俯瞰斑馬線上匆匆地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