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村的建築是一地一戶,巷道分隔、比鄰而居,人情在走街串巷中往來,不僅分家後的父母兄弟子女、七大姑八大姨等日常串門聊家常,甚至同村村民,路過敞開的屋門,隨著主人的打招呼,入戶泡茶閑聊,打發時間。
城市的建築和人居環境,以及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的防患心理,使得城裏居住在樓房的人,即使在同一樓梯比肩生活,門對門,少了街巷隔鄰,也改變不了事不關己、人心隔肚皮的陌生,朝外頭的房門都得安裝兩扇門,進出須上鎖。
日常出入時間的不同,老李和這一樓梯的住戶碰麵的機會很少,有的一兩個星期才見到麵。老姚算是比較多的時間能碰到,因為她日常就在樓梯口外的庭院活動、和人聊天,而且自來熟、嘴碎,聊上幾句的時候比較多。而七樓的女人,給老李的感覺,好像沒住在他的樓上,平日裏在屋內都聽不到樓上有什麼動靜,更談不上惹老姚不順心、睡不著,來自她房頂五樓住戶的那種響動。
出入、上下樓梯碰麵的機會很少,但老李看到七樓女人的機會還是比較多,常在陽台看到她牽或抱著一隻博美犬,穿過斑馬線,去馬路對麵的寵物店,老姚說有幾次遇到她在寵物店旁邊的銀行裏。
七樓的女人,給老李的深刻印象是高挑身材、麵容姣好;衣著從不重樣,大多是衣裙和風格整潔優雅的職業裝,雖然她不是上班族。近身路過時,點點頭,很少開口,偶爾抿嘴微笑、點頭示意。
她搬來住沒多久的那會,有一天,老李遛狗回來,在樓梯碰到,那隻博美犬衝著老李的狗叫幾聲,奇怪的是,老李養的狗沒叫回去,還想湊近去舔,博美犬被她抱起來,拉開距離。
自此,每次上下樓梯,路過老李的門口,博美犬都會輕叫兩聲。時間久了,老李的狗習慣性地到點蹲臥在門內邊。
和老姚的聊天中得知,七樓女人已婚,沒小孩。她老公在香港開公司,房子是她老公早期買的,裝修後一直沒住人,直到她來住;她老公還買了小區的一家店麵和兩個車位,對外出租,租金都是她在收取。老姚說沒見過她老公,還問老李知不知道她老公有來住過,因為物業說,他一年有來住幾次,時間不多,就幾日,說是公司有業務來辦理,順便把物業費繳清。老李說也沒見過,覺得奇怪,樓上的動靜感覺不到有人居住,更不像夫婦家庭生活,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期都這樣。
“也許素質,或許是起居在八樓,七樓空著”,老姚這樣分析。頂樓是七躍八的樓中樓。
老李覺得七樓的女人最多三十出頭,老姚斜了老李一眼,“你看她一身時尚打扮,覺得很年輕漂亮,你沒看到她脖子的紋路,都和我差不多色澤了,才三十出頭?她搬來住已很多年了,難道嫁給她老公時還未成年?”
老李快速接上話,“你倆都不顯老”。
老姚的話裏,羨慕和嫉妒兼有,身材好的女人,有錢的老公,養尊處優的生活。“難道她自己買菜,自己動手下廚?”,老姚還是有滿足的表情。雖然老姚的老公有時很好奇,讓她很不屑,但總體上,老姚覺得這個同樓梯的鄰居,寒暄過幾次,比她樓上的五樓住戶還友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