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海軍啟航(2 / 2)

“關虎,你原是水軍的,你先說說這些船怎麼樣?”劉思遠發問了。

“報告元帥,卑職看不懂。”關虎老實回道。

“哦,那裏不懂了,說來聽聽。”

“元帥,這些小窗戶是幹嘛的?通風的?”

沒想到關虎第一個問題就如此白癡,劉思遠差點沒哽得透不氣來。“那是船舷炮門,大炮要從這裏發射。”

“大炮?元帥,什麼是大炮?”吳魁接著問了一個更白癡的問題讓劉思遠直接失去了發問的興趣。無奈啊,畢竟時代差得太遠,要讓這兩個人明白現代海戰,那真得費番口舌。與現在的水戰方式相比,現代海戰可是革命性的變化。劉思遠接過圖紙,一張張從頭講起。

第一張圖紙也就是排水量最大那張,劉思遠是以1637年英國建成的“海上君王”號為藍本,這艘船總長51米,寬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排水量達1683噸。整艘船一共有4層甲板,配有102門火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門炮,在上甲板上架26門炮。在首樓上有12門炮,半甲板上有14個炮門,還有10門船首炮及若幹尾炮。“海上君王”號先後曾參加了對抗荷蘭、法國海軍的六、七次海戰,連續使用了60餘年。其設計與結構均被實戰證明是科學合理的。劉思遠本人的船舶設計能力老實說一點都沒有,所以這次他又行剽竊之能事,直接把記憶中“海上君王”號的各項參數據為已有,在這基礎上根據現代的一些船舶知識進行微調,最後這份讓關虎與吳魁驚為天人,疑似神作的東西就出爐了。

為了讓關虎與吳魁更好地了解現代海戰,劉思遠以圖紙為基礎,講解了火炮的簡單原理及運用,船隻設計的原則與主要戰法等等。已經非常熟悉火槍的兩人對火炮理解起來就很快,正是因為如此,在劉思遠繪聲繪色的講解中,兩人卻越聽越覺得背上冒寒氣。原因無它,這船太厲害了。你想在五六裏外就可以發射炮彈,一次齊射可以投放重達一噸的炮彈,這樣的海上怪獸是這一時代的人想都不敢想,那怕是做夢都不可能存在的。當然更不是宋朝那些還以接舷戰為主要作戰方式的舊式船隻可以阻擋的。不誇張地說,如果操作得當,一艘這樣的船對付幾十艘甚至上百艘舊式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在它炮彈打完之前,舊式船不要想靠近它。

第二張圖紙畫的是快速機動的小型戰船,總排水量為六千五百料,船上裝有40門炮。這種船結構堅固,操作靈活、火力也比較強大。在海戰中主要負責偵查,騷擾等。即使這樣的所謂的小船,對付幾十艘舊式船也沒有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助性船隻的圖紙,在海戰中都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劉思遠也粗粗地給關虎他們講解了一番。聽完劉思遠的講述,關虎與吳魁半天說不出話來,完全被這些現代海戰的描述震撼住了。關虎悶了半天,憋了一句代表他與吳魁兩人心聲的話:“元帥,卑職在水軍十幾年,如今方才知道,是做了十幾年的井底之蛙。”

“籌建海軍,人才最為重要。關虎,你久在水軍,可認得精熟水戰,又能為我所用的人才麼?”劉思遠問道。

關虎素來眼界較高,在軍中甚少服人。如今聽劉思遠問起,他考慮了半晌,隻想到了一個人。這就是楊潮,他今年五十九歲,原是關虎的上司,是上一屆的水軍指揮使。由於看不慣軍中的風氣,再加上年歲大了,老將軍如今退役在家。說起這位,當年可是參加過采石磯大戰的英雄。對水戰,老將軍近四十年的經驗可不是白費的,當然精通。關虎當年在他手下當兵,絕少服人的他硬是對楊老將軍佩服到家。

聽了關虎的介紹,劉思遠當即下了決定:“關虎,事不宜遲,明日你就隨我一起去拜會楊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