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覺遠師徒北上到蒙古後,張鈞將覺遠和張君寶分開,解開了他們的製約。他們雖然能自由行動了,可是擔心彼此的安危,兩人也不敢逃跑。為了能夠長久地留下覺遠和張君寶,張鈞還讓人散布消息覺遠師徒被盜經賊給殺害了,免得少林寺的人到處找覺遠師徒。
這一天張鈞素齋宴請覺遠,準備勸服覺遠。
“沒想到,施主是為蒙古人效力。”覺遠呆在這裏這麼多天,也看出了這裏是蒙古人的地盤,而張鈞在這裏有很高的地位,覺遠自然這麼認為。
“大師這就看錯在下了,蒙古怎麼配我給他效力。我效力的對象是天下的百姓。”張鈞給自己的行為戴上一個大仁大義的帽子。
“施主就這麼為天下百姓牟利,在蒙古享受高官厚祿?”覺遠道。
“那大師認為這樣才算是為天下百姓謀福?”張鈞反問道。
“襄陽的郭靖郭大俠,為國為民,鎮守襄陽,保得大宋半壁江山。他才是為天下百姓效力。”覺遠拿郭靖當例子。
“沒想到大師久居寺中也聽過郭大俠的事跡,看見郭大俠還真是威名遠播啊。可是都是認為郭大俠他真的能救得了天下萬民?守住襄陽已經是他的極限了。”張鈞說道。
“可是即使如此,郭大俠也是為萬民敬仰的大俠。”
“我沒有說郭靖不是大俠,他守住襄陽確實大功一件,可是光憑他一人的能力拯救不了天下,他畢竟隻
有一人,能保住襄陽一方的平安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其他地方他可幫不上。這是國勢所致。大宋積弱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光憑郭靖一人可改變不了。而且即使他改變得了,大宋的皇帝也許還不想改變呢。”張鈞引開話題,引著覺遠的思路跟著自己走。
“大師,可知道嶽飛將軍?”張鈞突然問覺遠道。
“自然知道。”如果不知道嶽飛那就算不上一個宋人,覺遠自然知道嶽飛。
“嶽飛將軍英勇過人,兵法如神,數次大破金兵,收複了多少失地。可是他的結果呢。卻是被奸臣秦檜害死在風波亭。不要認為皇帝隻是昏庸,才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如果不是皇帝下了決心要除掉嶽飛,就算秦檜吃了雄心豹子膽也不敢殺了嶽飛。這個皇帝英明著呢,秦檜就算是權勢再大,他也是依附於皇權的。而如果再讓嶽飛打下去,他的皇位就不一定能安穩地坐下去了。借秦檜的刀殺了嶽飛,讓罵名都由秦檜背了,而皇帝卻還能安享皇權。曆代的皇帝都是這樣害怕武官獨掌重兵,威脅到自己的皇位,都嚴防著手下的武官。嶽飛太突出了,所以他被害死了,而且還眾人皆知,名留青史了。至於還有很多無名的忠心將領,有哪幾個不被打壓的。人人都稱郭靖大俠,他又何曾不被打壓呢。論威望,郭大俠在武林的聲望那是無人可及,在襄陽更可以說是
一呼百應;論武功,郭大俠的武功在江湖上也是數一數二,衝鋒陷陣那自然是不在話下;論功勞,他守住襄陽多年,可謂是勞苦功高;論兵法,郭靖學了《武穆遺書》,還有黃蓉黃幫主相助,可謂奇謀百出、智計無雙。可是如此,郭靖大俠還是沒有得到朝廷的賞賜,封官。這還不讓人心寒嗎?”張鈞慷慨激昂地道。
“嗯,畢竟郭大俠是武林人士,確實不宜封官。”覺遠為朝廷解釋道,接著他又弱弱地問了一句,“《武穆遺書》是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