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勤耘節儉:農之職分倫理
農是國家之本。“聖諭十六條”中有“重農桑以足衣食”條,《宣講集要·務本力農》對此解釋道:“農桑者,衣食所由出也。使一夫不耕必受饑餓,一女不織必受寒冷,是以人生在世,貴以農桑為急務,不然恐仰無以事,俯無以畜,其不致束手無策也。”#pageNote#0農桑可以提供衣食,是社會之本,故為第一要緊之事。在以農為本的中國傳統社會,農人的職分倫理一直是受人關注的問題。
一、以勤為本,辛苦耕耘,遵守“農德”
宣講小說引《聖諭廣訓》具體闡釋如何“重農桑”,強調種植有講究,南北不同、高低有差,各地應依照氣候及土壤情況,選擇適宜的農作物,並致力於此,“高燥者宜黍稷,下濕者宜粳稻”#pageNote#1,切不可貪外事以致天時失宜,或先勤後懶、半途而廢,不可輕易改業;做農活的同時應飼養家禽家畜,“即至山澤園圃之利,雞豚狗彘之畜,亦皆養之有道,取之有時,以佐農桑之不逮,庶幾克勤本業,而衣食之源溥矣”#pageNote#2。闡釋“各安生理”條時,特指出務農雖苦,卻苦中也有樂:
若是有田的人家統領子弟奴仆,勤耕勤種,一粒落地,萬顆歸家,比買賣的利有千倍萬倍。園中栽桑,地下栽棉有穿的;池中蓄魚,園中蓄菜,家中畜牲有吃的。便是天年水旱,廣種博收,也有糊口。眼不見官
府,腳不踏城市,山中宰相,世上神仙,這也是最好的,何必定要做官?假如無田的人家,租得幾畝,典得幾丘,勤勤耕種,完了主人租,落得幾鬥米,雖是粗茶淡飯,到比那膏粱吃得有味;雖是粗衣大布,到比那錦繡穿的更溫。妻子也不驕奢慣了,兒孫也不遊蕩慣了,那農田的真有許多妙處,故論本分生理,此為第一手藝。#pageNote#3
編撰者言農之樂,並非出於向往,而是以此言務農既有如此好處,人們自當安心於農。
“四民”之職,皆不離勤,勤於農尤其重要。《濟世寶筏·活變驢》雲:“務農人第一要克勤克儉,凡晴雨聽自然不可怨天。”#pageNote#4《讚襄王化·農桑致富》亦雲:“業可養身戒勿荒,聖王立政首農桑。一勤天下無難事,轉盼成家世代昌。”#pageNote#5傳統社會中農是靠天吃飯的,特別講究“時”,一旦誤了農時,就可能毫無收成。每一農時該種何物、該采取何種行動,都不能隨意或懈怠,春種夏耘,秋收冬藏,不能顛倒錯亂,亦不能在任何一環節偷懶或作假。《維世六模》中的《訓農夫章》以神靈的語氣訓農夫隻要不懶惰、不辭艱辛,自然能豐衣足食:
春來早起勿懶,大家齊上高山。早起三朝勤動,工可當一天。切勿清晨酣睡,起來日已三竿。處處都吃早飯,爾家未燒火煙。如此何以東作,披星戴月田間。……夏至勤耕苦耨,耘田
急力向前。鋤禾日當正午,橫身汗濕衣衫。切勿畏熱思懶,乘涼隻想偷閑。炎天伏暑割草,禾苗氣勢厭厭。六月如雨三降,遍地廣布金錢。秋來田中穀熟,安排獲稻新鐮。如不勤為收撿,恐遭秋雨連綿。……冬日飄風發發,嚴寒雪雨漫天。萬物收藏閉塞,可以坐享家園。而今人稠土窄,三冬那得清閑。加之旱潦不一,一年僅了一年。更宜克勤克儉,莫辭稼穡艱難。晝爾於茅未息,宵爾索綯不閑。足跛而猶任重,手胝未敢偷安。載芟載柞隴畔,荷蓑荷笠田間。或是風雨有阻,便為放犢平原。並未消閑時刻,猶恐有誤日天。#pageNote#6
遵循“勤”道,是農之根本。《脫苦海·失業遇怪》中,高登雲自祖以來傳家教子,男則耕田種粟,女則樹桑養蠶,定有成規,不許懶惰,到他那一代,已置田數萬畝,而農桑仍然如故,並不因富而好逸。他告誡兒子:“不讀便要耕,遊戲誤終身,朝廷無空地,世上無閑人。莫謂耕耘苦,田地養命根,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pageNote#7雖年近五旬,方登雲仍每日率領三子挖土犁田。臨終之時,告誡後人要“各安生理”。子孫在母親死後,卻忘記了父母遺命,做活時彼此推諉,好逸惡勞,從此日子越過越緊,乃至遇怪。重本則家興,農之本就是務於農且勤耕,依時種不同作物,栽樹種桑養蠶,披星戴月,朝日無休
,長年如此,何愁家不興?《輔世寶訓·重本興家》中,尹曰耕夫婦堅守農之職分,十年內共積有數千金銀,送子讀書,各皆成名。總之,農人欲興家,必守“勤”,在勤上下功夫。《聖諭六訓集解·各安生理》之《諭男》雲:“務農人要求生須循天理,切不可貪外事天時失宜。凡耕耘及收藏莫忘四季,怕天年有水旱積穀防饑。”#pageNote#8農人的“天理”是循天時,所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循天理。耕種時,要依據農作物品種及特征,依據土壤幹濕肥瘠、土地位置向陽向陰等情況,因時因地而為,耕種的深淺、肥料的類型、施肥的早晚,以及耕種的作物品種都有差別。《讚襄王化·農桑致富》雲:“下種時務要分節氣早晚,那樣土宜那樣細查的端。……凡樹木又不可蓄禁田坎,陰山大收成少苗似香簽。田坎薄不住水滲漏難免,閑無事用重棍捶緊田邊。……近宅場做小菜紫茄紅莧,春瓜果冬蘿葡菜蔬滿園。”#pageNote#9《宣講集要》“重農桑以足衣食”條下《農桑法語》的案證中,成大標耕田養蠶多年,事事得法,他的經驗就是勤苦,具體說來是耕田插秧有季節、雨晴差異,施肥則要依據土壤與秧苗本身情況而定;養蠶則先培植桑樹,然後依據情況截枝、施肥,養蠶也要講究冷暖晴雨幹濕等。簡言之,勤中還有技巧。《宣講集要·務本力農》的副
標題是“重農桑案”,該故事改自《漢書·黃霸傳》,故事中的主人公王霸日以農桑為重,時常以此教育家人,家人畏懼他,於是勤耕苦織,男有餘粟,女有餘帛。為農不能懶惰,婦女要盡心紡織,男兒要竭力耕田。要做到因時耕種,因時收獲,不能讓田土荒蕪,禾生荊棘,亦不能將田土盡栽鴉煙以獲利。
勤儉者,必然發家。《輔世寶訓·善效東鄰》中,江漢家以耕織為業,母親死後,不善耕織,而東鄰老翁善於治家,到收獲之時計量,多收者多獎,一年之後,“勤者愈勤,惰者亦勤矣”。江漢家在母親去世後,亦仿效東鄰老翁,數年之後,家亦大富。反之,農人不勤,則田土荒蕪,糧食無收,繼而飄遊浪蕩,無有好結果。《輔世寶訓·敗子乞食》中,苗豐善能體勤儉而富甲一邑,而其子茂田在父親死後,對農桑漠不關心,最後竟至於乞討。《聖諭六訓集解·殃及妻兒》中,袁可大家業富足,有祖田六百畝,自祖父耕種為生,但他卻奸詐存心,懶惰為人,自幼不安生理,專以吃賭嚼搖為本。可大自以為不曾殺人放火,隻不過閑耍打牌,並未有錯,妻勸其安生理反受毒打,後家產敗完,“想去讀書,年又大了;想去耕田,田又敗了;想做手藝,又不會,且怕勞苦;想做生意,又無本錢;想去賣工,又怕害羞”。走投無路之下,他
遂設計暗害親堂弟媳宋氏,將其逼嫁以得昧心銀錢六十兩,以此為本開當鋪、米料雜貨鋪等,又大鬥小秤,作假百端。一日有穿紅衣人立於大鬥上,三日後家發大火,袁可大被燒死,其妻與子遭可大之害,亦被神靈懲罰。“奉勸世人,切戒袁可大之昧生理可也。”#pageNote#10此語可謂語重心長。
倘若田土乃祖輩所傳,從孝道角度而言,子孫當思治業不易,即便家業富豪,仍不能讓田土荒蕪,應瘠土成林,若因懶惰而致失去田地,更是大不孝了。《聖諭靈征·男子不勤耕種》寫合州某男子不勤耕種,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敗壞祖宗之業,被打入抽筋斷肢地獄。《陰陽鑒》第三十二回的標題為《侮殘廢碩膚受罪,荒田業懶農遭刑》,在所列“荒田土惡案”中,伍官王斥責黃初元怠惰自安,坐耗先業,不思祖父治業辛苦;大利歸農,享福日久,一足不至田土,春耕不足不為補濟以助耕耘,秋田不犁成為荒旱;郭芬佃種田土卻懶惰成性,使腴田荒瘠,又棄瘠不種。懶惰,是人之惡,更是農之惡,以此之故,才成為“惡案”,受到懲處。
農以耕田為業,視田土為生命,依稼穡而生存。“四民”之中,最苦是農,春耕秋收,一粒一顆,萬苦千辛。所以,辛勤勞作固然是農之美德,尊重他人田土禾苗,亦是農之本分。《醒心篇·孝善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