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劫保命丹》,民國乙卯歲(1915)重刊本,版存樂邑鬆存山房,筆者存。
《救劫追心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救生船》,同治壬申年(1872)重刊本,會仙堂藏本,筆者存。
《救生丹新案》,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救時寶筏》,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救世金丹》,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救世靈丹》,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口裏慈航》,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板存仁邑文公場,筆者存。
《立心化迷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冥案纂集》,光緒戊申年(1908)新刊本,古鹿同化文社藏板,筆者存。
《蓬萊阿鼻路》,鹹豐十年(1860)刻本,筆者存。
《平常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破迷驚心集》,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勸善錄》,光緒十九年(1893)仁記書局重刊本,筆者存。
《善惡巧報》,光緒乙亥歲(1875)重刊本,筆者存。
《聖諭靈征》,嘉慶十年(1805)刻本,筆者存。
《聖諭六訓醒世編》,宣統元年(1909)石印本,營口成文厚藏板,筆者存。
《順天寶筏》,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同登道岸》,光緒庚寅歲(1890)新鐫本,筆者存。
《同善消劫錄》,光緒二十二年(1896)新刊本,版存儀南新寺場,筆者存。
《同心挽劫錄》,光緒戊戌歲(1898)新刊本,版存儀邑鳳儀場,筆者存。
《挽劫新編》,民國丁巳年(1917)刻本,筆者存。
《挽生救劫傳》,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萬選青錢》,光緒二十八年(1902)刻本,筆者存。
《萬緣回生集》,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維世八箴》,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維世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文昌保命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醒夢晨鍾》,刊刻時間不
詳,溥化文社石印本,筆者存。
《醒世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醒心篇》,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宣講福報》,光緒戊申年(1908)經元書室重刊本,筆者存。
《宣講回天》,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板存南正街書局藏版,筆者存。
《宣講彙編》,光緒戊申年(1908)經元書室重刊本,筆者存。
《宣講集編初集》,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筆者存。
《宣講金針》,光緒戊申年(1908)經元書室重刊本,筆者存。
《宣講摘要》,光緒戊申年(1908)經元書室重刊本,筆者存。
《宣講至理》,民國四年(1915)萬善堂記重刻本,筆者存。
《宣講珠璣》,光緒戊申年(1908)經元書室重刊本,筆者存。
《一德寶箴》,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一見回心》,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因果明征》,同治五年(1866)重鐫本,廟北山揚善壇藏板,筆者存。
《讚襄王化》,光緒六年(1880)新鐫本,筆者存。
《增選宣講至理》,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指路碑》,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自召錄》,刊刻時間不詳,筆者存。
《最好聽》,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現存國家圖書館。
三、論著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年。
蔡國梁:《明清小說探幽》,浙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外一種)》,商務印書館,2010年。
曹亦冰:《俠義公案小說簡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昌文主編:《宗教與社會心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川雄:《中華倫理讀本》,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商務印書館,1998年。
陳汝衡:《陳汝衡曲藝文選》,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
陳爍:《敦煌文學:雅俗文化交織中的儀式呈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陳霞:《道教勸善書研究》,巴蜀書社,1999年。
陳寅恪:《寒柳堂集·寅恪先生詩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程麗紅:《清末宣講與演說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
丁鬆虎:《口語文化、書麵文化與電子文化:沃爾特·翁媒介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董上德:《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樊美筠:《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費孝通:《鄉土中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年。
馮天瑜、何曉民、周積明著,徐勇民繪畫:《插圖本中華文化簡史》,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
傅惜華:《曲藝論叢》,上雜出版社,1953年。
關意寧:《在表演中創造——陝北說書音樂構成模式研究》,上海音樂出版社,2018年。
郭沫若:《沫若自傳第一卷——少年時代》,《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韓高年:《禮俗儀式與先秦詩歌演變》,中華書局,2006年。
何仁富、汪麗華:《生命教育十五講:儒學生命教育取向》,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8年。
何一民、姚樂野等主編:《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四川大學卷》(第3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1980年。
胡雪城主編:《走近文化孝感》,武漢出版社,2015年。
胡中生著,黃山市檔案局(館)編:《徽州家族文化》,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7年。
蔣藍:《春熙路史記:一條街與一座城》,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
蔣守文著,成都市群眾藝術館編:《半方齋曲藝論稿》,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
金澤:《宗教人類學導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李本來:《判斷:讓悖論現出原形》,九州出版社,2017年。
李德複、陳金安主
編:《湖北民俗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然:《山東禿尾巴老李傳說與信仰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
林珊妏:《清末聖諭宣講之案證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
淩鬱之:《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說的變遷》,中華書局,2007年。
劉魁立:《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商務印書館,2017年。
劉小楓:《沉重的肉身》,華夏出版社,2007年。
劉運好:《文學鑒賞與批評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婁子匡、朱介凡編著:《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正中書局,1975年。
魯迅著,郭豫適導讀:《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呂思勉:《呂思勉讀史劄記(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武漢出版社,1994年。
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民族出版社,2007年。
尚麗新、車錫倫:《北方民間寶卷研究》,商務印書館,2015年。
沈湘平:《理性與秩序:在人學的視野中》,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盛誌梅:《清代彈詞研究》,齊
魯書社,2008年。
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集粹·文化教育科學編》(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譚正璧、譚尋輯:《評彈通考》,《譚正璧學術著作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君毅:《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汪麗華、何仁富:《愛與生死:唐君毅的生命智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4年。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見川、皮慶生:《中國近世民間信仰:宋元明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王昕:《話本小說的曆史與敘事》,中華書局,2002年。
王元林、孟昭鋒:《自然災害與曆代中國政府應對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
伍茂國:《從敘事走向倫理:敘事倫理理論與實踐》,新華出版社,2013年。
伍茂國:《現代小說敘事倫理》,新華出版社,2008年。
姚達兌:《現代的先聲:晚清漢語基督教文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年。
殷鼎:《理解的命運:解釋學初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
尹虎彬:《古代經典與口頭傳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
2年。
鬱達夫:《小說與好奇的心理》,《鬱達夫文論集》,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張懷承:《中國的家庭與倫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張建民、宋儉:《災害曆史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康之:《尋找公共行政的倫理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壽崇主編,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輯校:《滿族說唱文學:子弟書珍本百種》,民族出版社,2000年。
張舜徽:《愛晚廬隨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無說:《宇宙悖論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
趙煒:《鄉土倫理治道:傳統視閾中的家與國》,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
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
鄭功成、張奇林、許飛瓊:《中華慈善事業》,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年。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上海分會、上海文藝出版社編:《中國民間文學論文選(1949—1979)》(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
《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湖北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湖北卷》,新華出版社,1992年。
中國曲藝誌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誌·河南卷》編輯
委員會編:《中國曲藝誌·河南卷》,中國ISBN中心,1995年。
中國曲藝誌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誌·湖南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誌·湖南卷》,新華出版社,1992年。
中國曲藝誌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誌·四川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誌·四川卷》,中國ISBN中心,2003年。
周振鶴撰集,顧美華點校:《聖諭廣訓:集解與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
〔奧〕西·弗洛伊德著,傅雅芳、郝冬瑾譯:《文明及其缺憾》,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年。
〔丹麥〕克爾凱戈爾著,王柏華譯:《重複》,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
〔德〕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
〔德〕彼得·渥雷本著,湘雪譯:《動物的精神生活》,譯林出版社,2017年。
〔德〕彼得·渥雷本著,周月譯:《動物的內心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
〔德〕黑格爾著,賀麟、王玖興譯:《精神現象學》(上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
〔德〕格羅塞著,謝廣輝、王成芳編譯:《藝術的起源》,北京出版社,2012年。
〔德〕尼采著,謝地坤、宋祖良、程誌民譯:《論道德的譜係·善惡之彼岸》,漓江出版社,2000年。
〔
德〕尼采著,王穎斌編譯:《尼采超人哲學》,九州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