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運管所接過鑰匙,小夥很實在的對林若冰說:“姐,盡量找個穩當的工作幹,這一行,人累不累,心會很累。”林若冰默默的點了點頭,還特意的望了一眼這個善良的小夥,快速離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好長一段時間,林若冰沒敢跑車,繼續在家裏繡十字繡。當口袋裏的錢不到十塊時,她不得不冒險出車。換工作她也想過,可孩子誰來照顧。好長時間都是自己賺錢自己花,突然間要是向陳振華要錢,感覺像乞討一樣。無論如何也要靠自己。林若冰突發奇想,孩子剛好放假了,每次出車把孩子帶在車上,而且要讓娃站在自己的懷裏或是和自己並排坐在座位上。一來運管所的人即使遇見了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也擔心追趕有危險。二來博得乘客的同情,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出來賺錢多不容易。林若冰果真每次出車都帶著五歲的兒子,她覺得有兒子在自己身邊心裏才踏實安全,正如她預料的那樣,賺的錢比以往多。
林若冰現在隻要看到運管所的車就躲的遠遠的,有了上次的教訓,她的警惕性特別高。
有一次是運管所的下班時間,林若冰就把兒子放到了車廂裏,路過一個橋頭時碰到了熟人就說了幾句話,說完開車就走了。走了好遠,問兒子要不要吃什麼,不見回答,回頭一看才發現車廂裏空空如也。她下車急忙大聲的喊陳望,看不到他的身影,也聽不到他的回應。林若冰把車丟在路邊,沿著來時路一邊走一邊喊,急得她聲音裏都帶著哭腔。終於看到兒子一邊走一邊哭,她一下子撲上去抱住兒子,說你怎麼在這。兒子抽抽嗒嗒地說:“你剛才停車的時候我跑下去了,想坐在你身邊,我剛一下車你就把車開跑了,我喊媽媽,你也沒聽到。我一邊跑著追你一邊哭著喊你,你還是開著車跑。”林若冰心疼極了,想著小小的兒子追著自己的車跑,自己一點反應也沒有。她對兒子說都是媽媽的錯,走,媽媽帶你吃漢堡,兒子開心的笑了,說媽媽我要吃漢堡套餐帶牛奶和薯條行不行,林若冰說當然能行。陳望高興的跳起來,小孩子的快樂就這麼簡單。
孩子吃飽喝足就想睡覺,還好林若冰早就想到了這些問題,提前在車上放了個小棉被,還是陳望出生時用的。現在他躺在一米長的座位上,被子一邊墊在身下一邊蓋在身上剛剛好,露出兒子閃在車座外的少半截腿,被子長短也差不多。林若冰往座位前稍稍坐點,兩個人挨的緊緊實實。孩子就穩穩實實的睡著了,其實林若冰感覺孩子陪著自己賺錢挺好的,就是有點委屈了他。旁人看見了就嘖嘖地說:“可憐見的。”林若冰腦海裏就閃出“相依為命”四個字。為了兒子,她願意承受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苦難。
又一載,兒子除了上學,放學時間都是在林若冰的車上度過。他告訴兒子拉到顧客了,要乖要聽話不要亂動,兒子還真的很懂事,有顧客的時候靜悄悄地待著,沒人時就嘰裏呱啦的給林若冰講他們學校的事或在學校裏學到的東西。
就這樣的生活一直平靜地持續到兒子幼兒園畢業,兒子這個擋箭牌還真管用,運管所的人再也沒有拿她當靶子使。
自從有一開三輪車的女人把車開到兩米深的河裏,還有一開三輪車的男人能把走在人行道的路人當場撞死,人們就寧願多出一兩塊錢坐出租車安全也上檔次,也不大願意坐三輪車了。慢慢的跑三輪車的人越來越少了。
社會在發展,這一行業在慢慢地消失殆盡。
曾經盛行一時的三輪車,現在在大街上很難覓到,僅有的幾輛車,仍然孤立無援地在社會的夾縫中歪歪扭扭地穿行。
社會發展的滾滾浪濤,會像吞並當年的黃包車一樣,吞並了三輪車,讓它僅成為曆史過往的一頁。
是時候換個謀生的方式了。六歲的兒子可以自己上學、自己回家了,就是下班回來晚點也無所謂。她非常感謝兒子陪著她度過漫長艱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