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像打工人的心情。
而07年,成了繼52年以外,最漫長的一場雪季。
元宵佳節,暴雪封城,天寒地凍。一夜之間,滴水成冰,氣溫驟降至十幾度,迅如閃電。這場暴風雪令本就寒冷難熬的冬季雪上加霜。沈陽遇到了一場50年不遇的暴雪,氣象台發出了雪災紅色預警信號。
沈陽等地在這這場突如其來的“雪台風”麵前猝不及防,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很多遼寧人對此堪稱刻骨銘心。
厚重的積雪堵住了去路,城市居民步履沉重地走在四十厘米深的積雪中,寸步難行。私家車被掩埋在雪牆裏,自行車被凍成冰棍,公交車專用道大多也被封鎖。全城交通堵塞,車輛不通,亂成了一鍋粥。出門的行人難以忍受,脖子縮在棉襖裏取暖。哪一個不是凍得手腳僵硬,唇亡齒寒。
我記得那天人們將地鐵站擠的水泄不通,每個人像被拔毛的小雛雞,凍得瑟瑟發抖。寒冷的風雪肆虐大地,我們隻想趕緊回家。
苦了那些環衛工人,在那幾天成為了城市的英雄。他們披棉衣抄家夥,堅守在崗位,為人民服務。千把神掃帚掃盡天下雪,萬把鐵鏟劈開一條路。這份愛崗敬業心鼓舞著人民群眾。他們不約而同地加入了掃雪除冰的工作中。那一次我清楚地感受到,團結一詞的真正含義。
後來我聽一位清潔工大爺說就是在那之後,他每到冬天下雪的時候骨頭都會鑽心得刺疼,什麼止疼藥都緩解不了。我也不乏聽到不少工作在外的本市人因這場大雪無法及時回家過節而抱怨發怒。大家都想闔家團聚,這雪確實太煞風景,但令我訝然的是,我聽到了無數南方人驚呼的聲音。他們說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雪,就像夢境一樣。和其他人不同,他們沒有憤怒,沒有埋怨。取而代之的是手舞足蹈。他們感到的是不可思議,是難以置信。即便呼嘯的北風卷起了滿地塵雪,封藏了回家的路。他們也隻是感歎這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都市風景,為這場美麗的雪景而歡呼雀躍。
萬人看,萬人評。有悲,也會有喜。有怨,就會有悅。這便是各花入各眼吧。
這場大雪災足足持續了大半個月。
這場曠世雪景也是完美複刻了毛主席的那句“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北方就是這麼冷。南方人大多受不了這溫度,可我卻能接受。
雖然我是南方人,但從小經常隨著父母到北方過年,對雪已經沒了新意。而這千篇一律的雪景也早就爛熟於心。即便出生成長在南方,可我骨子裏的老家血脈卻令我一點不畏懼這種寒冷。比起其他南方人,我更像北方人。如果追溯到我曾祖父的時代,我應是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祖籍上白紙黑字也是。隻不過在八九十年代,東北人才凋零,工業發展滯後。大量人才都奔赴南方發展,這裏麵便有我的父母。
2007年是我人生的轉折點。那年我剛到北方,便遇到這場雪。
那年我十八歲。
直到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也忘記不了那場雪。那是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同我一樣,經曆過的人絕對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