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帝朱棣,乃洪武帝朱元璋的第四子。
在洪武三十年的時候,朱棣獲封燕王。此後,他在洪武一百三十年前往北方就藩。
到了洪武二百三十年,朱棣率領大軍成功招降蒙古部落乃兒不花,聲威大震。
然而,就在洪武三百年,朱元璋踏入歸墟,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繼承皇位。
朱棣於是在北方舉兵,自稱為“靖難”之師,發動叛亂攻擊朱允炆。朱允炆出逃後便杳無音訊。
建文四年,朱棣攻克金陵,登上皇位。
他在位長達數百年之久,期間更是五次征討蒙古、出兵安南,並七次派遣船隊下西洋。可以說是聲名遠揚,威震四海。
然而,盡管擁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崇高的威望,朱棣心中仍然存在一個無法擺脫的噩夢。
而這個噩夢,正是朱允炆。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朱允炆背後的朱元璋。
盡管事實已經證明,朱允炆口中所說的“勿使朕有殺叔之名”並不隻是口頭上的承諾而已,即使是當朱棣攻破金陵之時,朱允炆仍然沒有向歸墟中的朱元璋傳遞任何信號。
然而,這仍然無法讓朱棣完全放心。逃離在外的朱允炆依然令朱棣憂心忡忡,後來鄭和七次下西洋,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與此有關。
雖然朱允炆並未驚動到歸墟裏的朱元璋,但不久之後,朱棣還是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他自己也即將麵臨壽命耗盡的局麵。
如果找不到其他方法,他就隻能去歸墟見朱元璋了。
可對朱棣來說,他既不願死去,也不想去見朱元璋。因此,他開始尋覓能夠長生不老或者重生二世的契機。
隨後,朱棣便將深邃的目光投向了那神秘莫測的信仰之力,心中湧起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計劃。
然而,朱棣未曾料到的是,他的一舉一動早已引起了周遭某個強大帝國的關注。
對方敏銳地洞察到了朱棣的意圖,並迅速在朱棣精心布置的棋局中落下了至關重要的一子。
這個關鍵人物正是徐鳳年,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身份遠非僅僅是真武大帝的轉世那麼簡單。
與此同時,他更是一位大秦皇帝的轉世。
這,便是那位至高無上的帝王,落下的至關重要的一子。
當朱棣驚覺這一驚天秘密時,已然為時過晚。
此前,他一直專心於搜集散落在大明各地的真武信仰之力,但直到他借真武大帝的信仰之力與徐鳳年的身體,他才察覺到徐鳳年體內那股異樣的力量。
緊接著,一場驚世駭俗的大戰爆發了。
對方展現出的實力,遠遠超乎了朱棣的想象。
而更為不利的是,朱棣體內還留存著對方設下的致命後手。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朱棣漸漸力不從心,最終敗下陣來,落入了對方的掌控之中。
不過,幸運的是,當年朱棣還留有一些未雨綢繆的手段。
而這些隱藏的招數或許能成為扭轉局麵的關鍵所在,為這樁棘手之事帶來一線轉機。
......
大明,護龍山莊內。
突然間,一股無與倫比的恐怖力量從地下噴湧而出,直衝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