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街角(1 / 2)

風還在吹著,胖子縮縮腦袋,為了今天這場準備了一個多月的販賣日,李敖特意穿了件軍大衣。厚厚的棉帽遮住了他大半個麵容,這樣的裝扮走出去絕對是帥氣的不行的,是很能吸引人注意的。

寧遠蹬著借來的三輪車,行走在軍大院裏遇到相熟的人笑臉相迎,閑搭話兩句,無非就是,吃了嘛,吃了。幹嘛呢,給人送些年貨。之類的簡短問答,話裏行間透著熱情勁兒,淳樸的很。

出了院子剛好碰到跟著老爹出門置辦年貨的桃子和桃子爸。對於寧遠最近一段日子裏的動靜,王石是多少知道些的,不論是放出風聲有新的漫畫書,還是免費送人宣傳畫的促銷手段,在這個年代裏都是很少見的。初時王石還是很有興趣注意寧遠的這些動作的,隻是隨著時間推移,再加上書社經營變得越發困難也就沒了興趣再關注寧遠的小動作。

看到寧遠騎著三輪車,拉著慢慢一車遮蓋嚴實的紙箱從軍大院裏出來,已經淡忘接寧遠那一筆訂單的事情便有浮上腦海。原來他現在還沒賣出去,大抵是賠本了,當舊書賣回收站了吧。王石推推鼻梁上厚重的眼鏡,心裏猜測著,有那麼些愧疚,因為是自己當初幫著印刷的這些漫畫書,雖說是周瑜打黃蓋的事情,可總有那麼些欺騙小朋友零花錢的壞叔叔感覺。但他總歸是個做了些年生意的商人,心裏有惻隱之心,麵子上也不會顯露太多,笑盈盈打著招呼,如平常人一般。

“這是給誰家送年貨去啊。”

“一些破書,快到年關了,手裏也沒幾個錢,賣些錢花。”

寧遠笑著打招呼,兩個人看似和和氣氣,其實心裏都清楚彼此的想法,因為當初印刷這批漫畫書的時候就說好了,這事情是見不得光的,不論將來惹出什麼事情都不可以把對方牽扯進去的。寧遠也清楚王石這麼做的原因,無非就是撇清關係,出了事情不要牽連這樣的,隻是他從一開始就下了心思要將王石拉入夥的。喬運市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可私人書店真的是隻此一家,別無分號。寧遠曾經認真思考過要不要在去做漫畫這一行當,得出的結論是,做。因為這件事情他做起來是有很多優勢的,而且他前輩子也是做這一行當的。既然上輩子沒有做厭煩,那這輩子接著做就是了。畢竟他的期望也沒有設定的過高,有些餘錢,能過上安穩日子就好。看似簡單的計劃實行起來卻是很費勁的。

有這麼一個典故,說有一座小島上住人都赤著腳生活,第一個賣鞋子的人踏上島以後,沒過兩天就走了,因為他覺得這個地方完全沒有市場需求。第二個賣鞋子的人踏上島以後很興奮的給公司老總打電話,說他發現了一塊未經開闊的龐大市場。寧遠此刻就是踏上小島的銷售員,他想開闊這塊龐大的市場就需要付出相應的精力。無中生有是不可能的,從無到有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為此寧遠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隻是在實行計劃的第一步的時候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這股子力量來自“魯迅書社”,來自王石,來自整個社會階層的風氣和時代效應。

單靠他和胖子這樣小規模的販賣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鬧,十年二十年後也許才有機會小有所成。這個時間是寧遠不願意等的。於是就必須要借助外力,比如王石和他的“魯迅書社”,隻要能讓對方加入他這個小團體裏,那麼他就有把握在短時間裏讓漫畫橫行喬運市。隻是這一步“釣餌”計劃才剛剛進入收尾階段,想要讓王石這個半商人半知識分子的家夥上賊船還需要加一把火。這把火最好的原料就是三輪車裏厚厚的漫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