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采葉子。一般清明前後采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茶起源於中國,中國曆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最早可以追述到石器時代的炎帝神農氏。茶葉的種類有:綠茶: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裏炒製,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衝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撚一幹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幹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湧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霄坑毛峰;青茶:又稱烏龍茶,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功夫茶。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名貴品種有:北苑禦茶、矮腳烏龍、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紅茶: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撚(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名貴品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著名的雲南普洱茶就屬於黑茶。(曆史上確有把普洱茶歸為黑茶類,在安徽農大出的陳椽教授的《製茶學》一書中即作此分類。
但是,業內對此存在異議,主要是期工藝和黑茶有異。特別是近年,爭議更大,直到2006年出來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準裏,把普洱茶定義為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後,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另,在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中也是將它放在特種茶類裏的。
綜上,普洱茶不屬於黑茶,亦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是一種特種茶。
白茶: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是我國的特產。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它加工時不炒不揉,隻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幹或用文火烘幹,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鬆溪和建甌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
茶的功效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苦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