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張文遠的疑惑(1 / 2)

比起呂布開陽之行,張遼這一趟格外的順利。

進入東海郡境內的時候,一路沒有發現軍隊的蹤跡,沿途各縣也沒有抵抗的意思,甚至還有縣令率眾勞軍,供應米糧。

問起昌霸是否下令做出安排,回答也是沒有接到郯城發來的任何消息命令。

從當地官員口中得知,東海各縣除郯城昌霸直管以外,其他近年基本處於自治的狀態,偶爾隻有公差前來催要糧餉,其餘秋毫無犯。

於是,張遼率領宋憲、侯成二將很輕鬆的進入東海郡腹地,及時派出人馬前往郯城,聯係昌霸。

張遼也想過,東海郡這種過於安穩的氣息,可能存在某種危險,但是轉念一想,自己手上有五千步騎。

就算有什麼詭計陰謀,也可以放手一搏,以力破之。

這天,來到郯城外五十裏的地方,遇到了前去郯城聯係的人馬傳來消息。

郯城四門緊閉,城頭空無一人,喊話無人應答,箭射書信入城也無回音。在城外周邊百姓中打探消息,得知郯城關閉城門三天了。

張遼和二將一合計,也就是說呂布書信送到的那天,郯城就把門關上了,再也沒有打開。

這算什麼?三十六計裏有這麼一計嗎?

麵對昌霸擺出的這個烏龜陣,張遼還真的一時半會沒有什麼好辦法。

攻城?不行,沒有探明情況,萬一折損太多人馬,就算君侯不怪罪,自己也肉疼啊。

圍城?也不行,自己的糧草有限,身處敵境,補給不易。

張遼和侯成,宋憲兩人商量半天,決定還是兩條腿走路比較穩妥,一邊安排全軍在城外下寨,命令士兵就近砍伐樹木,做出打造攻城器械的樣子,刺激刺激城裏。同時在夜間派出精銳小隊,試著摸進城內查明情況。

呂布給出的命令是伺機而動,拿下昌霸。這個伺機而動就很講究了,他如果不動,那我就逼著他動!

……

五天前,郯城,昌霸府內。

昌霸看見完了呂布寫給他的書信,當時就嚇得不輕。

哪有這麼勸降的?信裏麵一句好話都沒有,全是赤裸裸的威脅和恐嚇。

昌霸一口氣喝幹了丫鬟送來的補氣湯,又讓夫人在自己心口揉了半天,好不容易才緩過勁來。

這才叫來身邊心腹小校,說:“把這封信拿走,快馬送到開陽,親手交給臧霸將軍,就說此事如何辦理,全憑他一言而決,請速做打算。”

泰山賊這個組織,隻有一個老大,那就是臧霸。昌霸連名字都是因為仰慕大哥,自己改的,就為了沾點老大的霸氣。

除了他,我們誰都不認!

送走了信,昌霸心裏打定了主意,送信至開陽三日即可返回,這期間呂布軍如果到來,想辦法拖住時間,萬事等到臧霸回信再說。

這期間,對於呂布軍,要秉承不接觸,不敵對,不過問的“三不”方針。三天之內,如果呂布軍強行攻城,就派出使者,用語言穩住對方,還是要拖延時間,對敵方略主要就是:

等……等等…等等

要是信不來,說明臧霸那裏已經自顧不暇,自己給大哥的麵子也夠了,況且對外自己還至少守了三天,已算仁至義盡了。接下來,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開城投降。

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僅僅是為了安全,而且仗著自己地頭蛇的身份,還能在新的領導下混個一官半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