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母親發話,薛蟠道:“那大嫂子和三妹妹在這裏陪母親和妹妹說話,我們去書房了。”
看著三人依次退出正房,寶釵誇道:“我偶聽人提起,如今環兄弟早已無以前的胡鬧愛玩,倒是肯花功夫在功課上了,蘭哥更不用說,有大嫂子督促,自小就勤勉。”
本來還要說賈蘭天資好,話到嘴邊又咽回去,誇賈蘭天資好,不就說賈環天資差些嗎?這不是打探春的臉嗎?
隻見李紈道:“雖也一直督促,但是究竟學的怎麼樣,我心裏也是沒個底的。”
探春道:“大嫂子說的是,咱們府上雖有家塾,但是先生也就一般,子弟們也就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瞎罷了,若是真指著這家塾考功名則是遠遠不夠的。如今府裏,璉二哥哥已經接手外麵的事務,寶二哥哥正是讀書的時候,有老太太護著,又不喜讀書,父親也不好硬管,蘭哥有老太太和太太疼著,隻有環兒將來無靠,不知道怎麼過日子。”
說著抹了抹眼角,薛姨媽安慰道:“府裏不會不管的。”
探春道:“話是這麼說,依靠別人,終究不如靠自己活的抬頭挺胸,所以我想著,讓薛大哥哥帶著他多讀點書,長點見識,將來夠他自己頂門立戶,過日子,也不枉姨娘生養她一場。”
寶釵、李紈、薛姨媽俱知道她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難處,探春自幼養在王夫人跟前,雖對寶玉比賈環還有趙姨娘親近多了,但畢竟一母同胞,內心裏怎麼會不希望他們好。
賈府裏的幾個姑娘,薛母本就最喜歡探春的明快爽利,美貌奪目,如今見她主動坦白內裏心酸,不由的十分心疼道:“好孩子,不用太憂心,讓你大哥哥帶著他就是了。”
李紈也笑道:“就讓蘭兒一塊陪著他倆吧。”
見薛姨媽沒有反對,探春道:“就是不知道會不會給大哥哥添麻煩。”
寶釵道:“左不過是哥哥帶著他倆去見見先生,方先生能收下那自然是好事,如果不收,嫂子和三妹妹也別生氣就行。”
李紈笑道:“好好,文龍費心了。”其實李紈娘家父親以前是國子監祭酒,給外孫找個先生,還不是太難的事情,隻是如今合家在外任上,而且任是再好的先生都比不上名滿天下的方先生,哪怕讓方先生指導一年半載,孩子的格局、視野都超過普通先生教授三年五年了,所以她還是願意放下身段,來求求薛蟠。
薛蟠的書房
此時三人正在薛蟠的書房,翻看他寫的字、文章還有藏書,賈環翻著一本宋版的字帖,道:“薛大哥哥收藏豐富啊,這本宋版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呢!”
薛蟠道:“你喜歡,今天就送你拿回去觀摩吧。”
賈環喜道:“當真!”
薛蟠自是點頭表示是真的。
賈蘭則是對薛蟠從金陵帶回的狼毫筆感興趣,薛蟠見狀道:“這個我這次回京帶了不少,還沒來得及給兄弟們送過去。”
說著把瑞兒和吉兒叫進來吩咐道:“你們倆去耳房整理一下行禮,把我這次帶回的狼毫筆,還有徽墨,各拿一些過來給環三爺和蘭哥。”
此時丫頭已經端了茶和點心過來。
三人坐定,薛蟠一一考問了一些經史子集方麵的東西,發現兩人水準還可以,比他預想的要好,文章基本是通讀學過了,也基本詞能達意,見識、義理的理解水平雖有限,但年齡、老師在那擺著,能有這個水準已經很不錯了。
通過交談,倆人對賈府麵臨的局麵危機感有限,更多的是為各自的母親爭口氣,將來能好好的孝順母親,才發奮讀書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第二天,薛蟠就帶著兩人去了方先生家裏
方先生試過兩個人的學識之後,把薛蟠單獨一個人叫進來書房。
隻見方先生對著薛蟠道:“文龍,這次考的不錯,會試之前這半年多,就要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其他的事情都要放一放。你小子背地裏可搞著不少新鮮玩意,別以為為師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