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石堡城之戰(1 / 1)

那時天下四分,後涼為大,大周次之,北辰再次,吳國龜縮東南一隅勢力最弱。

那一年,後涼集結士兵八十萬,進攻大周,先後攻占劍南道、山西道直抵潼關,潼關若破,則大周都城洛邑往西在無險可守。後涼鐵騎,將會馬踏中原。

大周以唇亡齒寒之理與吳國歃血為盟,共同出兵。周朝以太子姬昊為帥出兵四十萬直抵潼關。吳國以梁直為將出兵二十萬攻打後涼荊南州,準備過江陵府從潼關南麵對後涼軍進行合圍。

初期,姬昊與潼關守將劉舒翰彙合後,周軍轉守為攻,主動開門迎敵。第一戰先鋒趙毅率先叫陣,手持長槍,名曰萬古塵,槍尖所指寒芒四射,連挑後涼六名大將。周軍士氣大振。

守城之時,姬昊於城牆之上飛身而下,一氣破甲一千六,至今無人在一品煉氣境可破此數。

另一邊梁植以輕騎開道,拿下後涼兵力薄弱的荊南州,迅速北上屯兵上都。周、吳以半數之差的兵力大敗後涼百萬之師,聯軍以二十萬戰損換取了後涼四十萬戰損,迫使後涼主帥拓跋宏不得不收兵。

周吳聯軍乘勝追擊收複劍南道、山西道,又攻占後涼荊南、東川兩州,經過大大小小近百場戰役,周朝吞並東川改名隴右道,吳國吞並荊南設荊南縣。

自此後涼僅剩了西川、塞北、靖遠三州,軍隊人數僅剩30萬人,隻能龜縮西域荒蕪地,還要受到西域各部的襲擾,導致國力漸衰。

潼關大捷後,周吳聯軍雖然長驅直入直抵東川,但是後涼主力猶在,拓跋宏借助地理優勢率領騎軍多次反撲,以遊擊戰的形式避免與聯軍主力碰麵,隻等寒冬來臨,聯軍主動退兵。

為消滅後涼主力,防止後涼再次崛起,姬昊決定與趙毅帶五千輕騎閃擊東西川軍事要塞石堡城,以自身為餌引出拓跋宏主力,然後梁植率大軍與之決戰。

這個策略就是一場陽謀,拓跋宏明知梁植會引軍前來,也一定會發兵石堡城,就是賭梁植大軍到來之前可破城拿下周朝太子。

而姬昊則賭的是梁植一定會如約而至。此役關鍵之處,在於姬昊與趙毅占領石堡城後可以撐幾日。

於是,一場名垂千古的石堡城之戰拉開了序幕。也正是這場戰役讓姬昊、梁植、趙毅三人結為了生死兄弟。

“今日我姬辰、梁植、趙毅結為兄弟,生死與共,互不相棄,皇天後土,實鑒此心,山河為盟,誓不相違!”

“大哥、三弟且放心,自你二人城破之時,梁植十日必達,此事若違,植以死相隨!”

然而就在姬、趙二人長途奔襲石堡城的時候,梁植接到了吳帝金牌傳令,南邊的小國夷陵趁,吳國西征國力空虛,兵發建鄴,都城告急。

梁植速遣吳軍十五萬班師回朝,自己則與劉舒翰帶領剩下的二十餘萬周軍,進軍石堡城。準備先解姬昊之危,在圖後事。

另一頭,拓跋宏得知此事後,命副將拓跋燾分兵一半於滄瀾狙擋梁植,不求殺敵,隻求拖延。一時間梁植與劉舒翰在滄瀾,陷入入到焦灼狀態,眼看著姬、趙二人已被困一月有餘,在又一次地衝鋒失利之後,梁植再也坐不住了。

“我走之後,劉將軍務必繼續攻擊,不出半月可破拓跋燾部,到時中原穩矣,同時,也是為我三人保留一線生機”

將躬身拜服的梁植扶起,劉舒瀚無奈的歎了口氣。

“不算眼前拓跋燾的防線,想必石堡城已經被拓跋宏圍困的水泄不通,就算是梁將軍可連鑿兩陣衝進到石堡城中,對戰局也無關緊要啊”

梁植搖了搖頭,對劉舒瀚說“此時太子與趙將軍以被困一月有餘,我們的遊隼根本衝不過敵人的箭陣,城內消息被完全封鎖,根據之前的情報,石堡城內的軍糧隻夠他們吃二十天的。

若無人前去送信,眾將士會認為他們已被拋棄,到時軍心勢必煥然,石堡城危矣。眼前拓跋燾部攔在前方,大軍攻克還需要不少時日。必須有人前去送信,給眾將士帶去希望,告訴他們援軍必到!”

“可是將軍又何須孤身犯險,我們軍中也有一品高手,在或者將軍可多帶幾人與你同行”

“此事非我一人不可,拓跋燾部防守鬆散,我有把握悄然繞過,人多反而不利。至於拓跋宏那…”

梁植的眼神堅定的看向了石堡城方向,深吸了一口氣。

“就算我無法鑿陣進城,也一定會讓他們在城頭上看見我”

我以我命燃烽燧,生不棄,死必隨!

那一夜有人大雪滿刀弓,那一夜有人持劍闖敵營,那一夜有人孤身赴死,隻為一句生死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