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植青年曾五次問劍蜀山,得到了柳山秋的親自指點,收益頗豐。
梁植更是在這五次入蜀期間與柳山秋的長子柳示君結成莫逆之交,因二人皆愛穿白袍、騎白馬,所以蜀地江湖早年間將二人合稱為白衣雙俠。然而梁植此行的的目的並非是要問劍訪友,而是為了經蜀山引薦去縉雲山找一行大師尋求給蕭鴻羽除魔的辦法。
蜀道自古北五南三¹,梁植師徒四人一路向西,最終擇荔枝道入蜀。此道為驛道,所以跑馬方便。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惜現在已經入冬,不然在這荔枝道上吃點荔枝豈不是應景。”
簫鴻羽一邊啃著一塊風幹肉,一邊搖頭晃腦的給素商描述著荔枝的美味。
師徒四人這一路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餓了就吃些自帶的幹糧,渴了就隨便找處山泉水打水,要麼露宿慌廟,要麼睡在山崗。
雖說習武之人這點苦不算什麼,但彭北魚和簫鴻羽從小皆是錦衣玉食,這一路風塵難免有些遭罪。
“好了,再有半日光景我們就到蜀山了,今天就在這林中歇息一晚,明日早早起來趕路吧!”
聽到師傅吩咐,彭北魚和素商咽了口中的飯,稍作收拾就各自打坐練起了內功,唯有簫鴻羽坐在那修煉也不是,不修煉也不是,隻是伸著手在火堆上烤著火,不知在想些什麼。
看到徒弟如此,梁植走到簫鴻羽身旁摸了摸他的頭以示安慰。簫鴻羽抬頭看著梁植問:
“師傅,你說此行我的魔性可以根除嗎?”
“要根除魔性唯有靠佛法化解,一行大師乃是佛法高深之人,放眼整個江湖,唯有他可以救你了。”
“那如果他也救不了我呢?”
“那為師就將這個江湖翻個遍,總會找出辦法的”
“那如果翻遍整個江湖也沒有辦法呢?”
“那就不去管他,順其自然吧”
“那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入魔了呢?”
“不管你變成什麼樣,你都是我梁植的徒弟!”
簫鴻羽抱住了梁植的腿,將臉在梁植的白袍之上不斷的摩擦,如同兒時一樣感受到了陣陣的心安。
月上枝頭,層次的樹枝倒映滿地,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溫暖著不足方圓的範圍,劈裏啪啦的柴爆聲時而響起,火光一旁梁植的臉上被映的通紅一片。
伸手拿過酒囊,梁植狠狠地灌了一口沽塞香,濃烈的酒香瞬間在口中爆裂開來,梁植止又不住又咳了起來。
二十餘載刀光劍影,數十萬裏江湖河海,唯此刻守著三個徒弟才有種說不出的心安,隻希望這次旅途西北有祥雲,可佑簫鴻羽!
釋義:古蜀道的說法是“北五南三”,指漢中北麵的五條,南麵的三條。其中荔枝道荔枝古道起源於唐天寶年間,唐玄宗為滿足寵妃玉環食新鮮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條專供荔枝運輸的驛道,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大唐涪陵郡為起點,連接四川、陝西、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