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玥兒思緒萬千時,一片晶瑩的雪花飄落在了臉頰上,冰涼的觸感讓她頃刻間回神,伸手擦掉融化在臉上的雪水,繼續踩著院子裏的薄薄積雪,嘎吱嘎吱地走向灶房。
灶房裏正在給土窯添炭火的錢氏,扭頭看見吳玥兒走了進來,紅色的棉襖襯得她臉上多了些少女該有的生氣,錢氏心裏很是欣慰,她這閨女從小就太過沉著冷靜,少了些孩子本該有的天真率性,難得今天她願意配合,穿上自己特意給她做的鮮色棉襖。
“玥兒,窯裏的炭火剛添上了,你調餡包好餅子就可以烤了,你這手藝啊,娘是真學不來,還得是你做的口味好,模樣也好看”
吳玥兒怕把新衣服弄髒了,從一旁的架子上取下圍裙係上,邊取出調餡所需的作料,邊應著錢氏,
“娘您不用學,要是啥時候想吃,吩咐我給您做就是”
“好,為娘我是要開始享福咯~今天參加祠堂祭祖,咱家依然是備兩個菜過去,一個烤豬腿,一個烤餅子,豬腿你爹他們都弄好了”
錢氏跟吳玥兒碎碎念著,她記得吳玥兒說過這個餅子是中秋節才吃的,叫月餅,陷裏放得有葵花籽、南瓜子、花生碎、白糖、紅豆沙等,奈何自己每次弄出來的都不好吃,為了不浪費糧食,錢氏就再沒做過,畢竟這白糖可是精貴玩意兒,是貴人才吃的東西。
自家也是沾了吳玥兒的光,是她琢磨著倒騰出來的白糖,不過一家子都不敢往外說,關起門來悄摸吃便是,避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這村子裏多的是得紅眼病的人。
有一年中秋,二族老偶然來家裏,嚐到了一個月餅,非說這口味很是好吃,得讓老祖宗也嚐嚐,就叫家裏在除夕祭祖時給備上,這不,現在正趕著把月餅做出來,等下帶到祠堂去。
村裏住著的二十幾戶人家,幾乎都是吳姓本家人,也有少數幾戶外姓的,每逢除夕,村裏每家都會備上一至兩道菜,帶到村裏的祠堂,由族長領著大家一起祭祖。
在十年之前,村民們連維持溫飽都比較困難,在祭祖的時候,全村甚至湊不到幾道像樣的菜;後來吳玥兒家在她的帶領下,建池漚肥,冬種小麥,夏種稻穀,糧食收成翻了幾倍,甚至養起了雞、鴨、豬,村裏大夥看著都心癢難耐,忍不住上跟前兒去討教,吳玥兒也不藏私,帶著大家一起實現了溫飽自由;最近幾年的除夕祭祖,幾乎家家都能端出道硬菜來。
幾個族老覺得這是祖上庇佑,借了吳玥兒之手授藝,來護佑子孫,便決定在祭祖時,破例讓吳玥兒進祠堂祭拜,他們覺得這是給了吳玥兒莫大的榮光,算是報答了,畢竟祠堂重地,隻有村裏的男丁才可以進,女眷都是在家準備自家的年夜飯。
就在吳玥兒娘倆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間,餅子已經烤好了,錢氏幫著裝在竹籃裏,灶房外的院子裏也傳來了吳玥兒她爹吳康的聲音,
“玥兒,你們準備好了嗎”
“好了,爹”
吳玥兒忙走出灶房去應她爹,錢氏則提著竹籃跟在吳玥兒後麵出來了,將竹籃遞給了吳康;吳康檢查了一番祭祖要用的東西,看有沒有落下什麼,待確認無誤後,領著吳玥兒三兄妹,還有老二和他家兩小子,隨著自個兒爹吳老頭一起往祠堂走去。
在吳老頭一家到時,祠堂院裏已經擠滿了人,看來是就差他們家了,吳康麻溜地將帶來的東西拿進去,擺放在案桌上,那巨大的烤豬腿擺出來的那一刻,香氣四溢,院子裏的大夥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族長見東西都到備齊了,便讓祠堂裏的人都退到外麵院子裏,等著待會兒儀式結束後,再挨家進來參拜。
祠堂最神聖的地方便是神主牌位,它的基座四寸見方,象征四季;總高一尺二寸,象征十二月;身寬三十分,象征每月三十天;基座與排位皆厚十二分,象征每日十二時;被藏在櫝中,南向安置,神龕外垂下小簾,香爐放在前麵。
族長帶著兩位族老行拜禮後,開始迎接祖先,在香案前焚香,大族老站在在族長右邊,向酒杯中倒酒,二族老站在族長的左邊,手裏捧著盤盞。
在行完一係列禮後,又接著為祖先獻食、獻酒,正當儀式進行到向祖先勸食時,院子裏便傳來了那一聲驚呼,噩耗就這麼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