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我又有些餓(1 / 2)

段純?很有名嗎?

楊萊搖搖頭,對於曆史是二百五的他哪裏知道人家的厲害,段純在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能辯,在蒲健手下做事之前段純可是南方出名的辯士。

魏晉時期辯士們以清談為主要方式,針對諸多具有哲學意義的命題進行深入的討論。清談的進行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程式,清談一般都有交談的對手,藉以引起爭辯。爭辯或為駁難、或為討論。在通常情況下,辯論的雙方分為主客,人數不限,有時兩人,有時三人,甚至更多。談話的席位稱為「談坐」,談論的術語稱為「談端」,言論時引經據典稱作「談證」,談論的語言稱為「談鋒」。在清談的過程中,一方提出自己對主題內容的見解,以樹立自己的論點,另一方則通過對話,進行「問難」,推翻對方的結論,同時樹立自己的理論。

在相互論難的過程中,其他人也可以就著討論主題發表讚成或反對的意見,稱為「談助」。到討論結束時,或主客雙方協調一致,握手言和,或者各執一辭,互不相讓,於是有人出來調停,暫時結束談論,稱為「一番」,以後還可能會有「兩番」、「三番」,直至得出結論,取勝一方為勝論,失敗的一方為敗論。

在今天看來這就是今天辯論會的雛形,但是這批人總不能空口泛泛而談而不出力吧,但是事實上他們還真是隻評論不做事。

在這時還發明了清官濁官等有趣的分類,就是說,整天閑談不幹事的官員,因為他們經常搞清談,所以稱為“清官”。清官裏麵還要分一清、二清、三清等等。而對於那些成天忙裏忙外負責具體事物的官員,大都是寒門出身,因為他們做的事情都是所謂“塵世間的濁事”,被稱為“濁官”。

(上麵的辯士所講請見《二讀五胡論——煮酒論英雄之四》,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

楊萊還在心裏念叨著段純是哪根蔥的時候,下人已經領著段純進來了。

“雄王子,多日不見還是依舊生龍活虎呀。”三十多歲一副儒生打扮的段純緩步而來。

“嗬嗬,哪裏哪裏,段先生近來精神不錯啊。”蒲雄也隻有無奈站起來,強笑著抱拳迎接,畢竟這段純也是自己大哥的心腹之一。

“哎呀,哪裏哪裏……這位是,小弟有些麵生啊。”段純似是剛發現一般,抱拳對蒲雄行禮才轉過頭來望向楊萊。

裝,你再裝。胡子拉碴了還稱自己是小弟。楊萊也隻有無奈說道:“小弟不過山野村夫,不足道哉。”

“非也非也,山野之前廣袤異常,而山林之人尚且能人異士眾多,先生難道以為,山野之人都為默默無聞之輩嗎?”趁這楊萊話語露出破綻之際,段純立刻開始辯論起來,他要看看楊萊的文采究竟如何。

楊萊可不知道這時清談的開端,也隻是以為這段純在與自己一般交談。於是回答道:“山野之人雖能人眾多,但以我之見還是一般的獵戶比較常見,都是為生活奔波之人罷了。”

“非也非也……獵戶中然能人輩出矣。君不見曹公遇那典韋之時,典韋正在山野間追逐猛虎,這也是尋常獵戶奔波生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