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京元轉身回家,剩下於魚一人在那怎麼也想不明白,最後隻能回去睡覺了。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買的大宅子也在一家子翻新下,重新有了它的韻味,不同於於原先的華麗,更多的是風韻,比較簡單大氣的風格。
有些是手工做的,藤椅竹椅,竹榻,和一些竹編藤編的裝飾品。
進門的廳屋裏,兩邊各掛了四麵花屏,用的材料是貝殼,讓錢粟在那邊找的運送過來的,經過多道工序,算是很好的體現了。
這手藝,喻暮雲交給了喻家大伯喻嘉恒,二伯喻嘉良兩人,除了裝飾的屏風外,主要還是用在一些盒子箱子上,不用大麵積,小麵積的裝飾,到時候定製的衣服需要的盒子,順便將花鳶閣的字樣都加上去,形成花鳶閣的特色,即使不裝衣服,也能裝些別的。
當然這盒子不止螺鈿做為紋樣,還有雕刻,編織,鑲嵌,描畫等多種,都是多樣的,也有最普通的,可以選。
小宅子那邊,算是空置下來了,本來安排一大家子一起住,但是田宜年的娘不願意,便給安排到那邊去,宅子相比大宅子那邊,是小了,但是田宜年一家子住倒是夠的。
後麵陶冶也想要搬出去,不在大宅子裏麵,喻暮雲想想就給安排到了謝言辭兩人住的屋子隔壁,有個照應。
就這樣,旁邊的那片宅子,改建翻新後,一層兩層三層的都有,保留了原來每一座宅子都有的天井,除了留出來的謝言辭和陶冶兩座宅院,其他的都連通起來,留出足夠住的地方,剩下的都拆除了,包括巷子一起,中間建了一個長廊,不過四周加了木格門,可以移動開合,天晴都可以打開,雨天冬天可以關上,用做織布的地方,剩下的空地都是染布晾曬的。
還給田宜年留了地方養蠶繅絲。
四周圍牆,在靠近大宅子圍牆那邊留做大門,連著大宅子的圍牆也開了門洞,可以隨時過來。
通過圍牆,現在大宅子和這邊作坊這邊成了一個整體。
而陶冶用這些年賺的銀子,買了作坊外麵的一間帶院子的屋子,不大,用來造紙,至於店鋪,也是葉京元給找的,不過是租的,銀錢不夠,隻能先租,等生意好了,攢錢再買。
家中的人也在五月都到了中都來,在那邊的幾個織娘不願意來,不想離開桑繡鎮,便沒有一起來。
至於家中兩位老太太和福嬤是最悠閑的,喻大爺和喻三爺給家中做一些編織和團扇,扇子的骨架,喻天青和喻空青一起學,將手藝學起來。
喻嘉恒和喻嘉良則負責螺鈿鑲嵌盒子什麼的,都安排的兩個人,主要是怕一個人忙不過來,這些除了店鋪需要的,也可以銷售給其他的商鋪。
喻嘉頁負責家中的花圃,和宅子後麵帶的一大塊空地,喻嘉進則負責家中的大小瑣事開銷,和喻白青一起,順便將婚事給準備了,在明年便是了,家裏的人也沒想到他和關素堇走一起去了。
陶硫華去給自己的父親幫忙,喻霽青便去給田宜年幫忙。
剩下的喻靛青,喻群青,喻夏雲,田吉量,喻藏青幾個給安排去了學堂。
中都沒有女子去上學堂,幾個小的姑娘便沒一起去,喻白青給教著。
說是去學堂,其實是去了葉京元外祖家,曾任國子監祭酒的姚季嵐在家中辦的私塾,有不少管家子弟都想上的學堂,但是姚季嵐年紀高了,除了家中的子弟,也就是幾個王爺侯爺家的孩子,不過適齡的孩子沒幾個,因為外孫的拜托,姚季嵐很爽快的答應了。
而家中的女人,不是織布就是做衣服繡花。
這些年喻暮雲帶回家的,姑娘們除了和紅娘習武外,還掌握了織布和繡花,兩種都涉及,但是有側重的手藝,但是要去交替幫忙也是可以的。
從外麵帶回來的女子,三十五人,二十二人是主要負責織布,十三人是負責繡花製衣的,男子十八,主要是習武,幹一些體力活,和田宜年一起幫忙,陶冶那邊需要人也會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