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影原本以為這個熟人作案的線索能幫他找到一些突破口,但現在看來,這條線索已經基本上斷了。
他感到一陣失望和沮喪,但同時也意識到,這個案子可能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根據受害人走失及最新的屍體解剖的情況,林影方把其遇害時間鎖定在16日到17日之間。
警方通過精密的調查和推斷,將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時間確定在這個時間段。
於是,他們開始重點查找這個時間段的監控錄像。在公園附近的一個探頭裏有了重要發現。
一個穿花襯衫的男子和一個穿著白色衣服的女子在小樹林的路邊爭吵撕打,接著進入了小樹林。
在此之後,視頻裏就再也沒發現這兩人的身影。
錄像裏兩人打鬥的狀態像是情侶,男子是有點搖搖晃晃地走,女子是從湖橋往公園方向前進的。
撕扯中,女子很氣憤的樣子,撿了一塊磚頭砸中男子腿部。
男子摔了一跤,之後站起來,撿起砸中自己的那塊磚頭開始追女子,一路追進了小樹林。
林影緊緊地盯著那個花襯衫男子,他的突破口。
這是一場充滿謎團與冒險的調查,他需要把這個穿花襯衫的男子作為線索,以擴大他的勘查範圍。
他的心跳在夜色中加速,每一次的尋找都是對真相的一次挑戰。
經過多處尋找,三個穿花襯衫的男子相繼出現在視線中。
由於汒市的監控探頭安裝較早,大都不是高清探頭,隻能看個大概。
加上光線也不是很好,警方不能肯定這三個人是不是同一個人。
為謹慎起見,林影將這幾幅圖像送給專家鑒定。
專家通過調光恢複以及走路形態分析,最後得出結論,他們應該是同一個人。
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林影和同事都長長呼出一口氣,頓時就感覺有了前進的動力。
他們根據監控向前向後的時間段尋找蹤跡,同時發動社會力量。
調取了出租車、公交車公司的監控資料,最後在一個公交車的錄像裏發現了這名可疑男子。
地點在湖橋公交站,男子下車後向公交車反方向行走。
往前回溯發現,男子是在大通林車站上的車。
繼續通過天網進行跟蹤,終於在一個新建的高清探頭裏找到了男子比較清晰的麵部,最終明確了嫌疑人的身份。
嫌疑人萬飛山,1967年生,汒市東興區人,無正當職業,父母雙亡,離異,有個女兒不在身邊,獨自一人生活。
萬飛山嗜酒如命,有盜竊前科,脾氣比較暴躁,喝酒後時常跟別人發生爭吵打架,還會調戲中年婦女。
摸清楚情況後,林影和同事在不久後抓捕了萬飛山。麵對指控,萬飛山很快就承認了罪行。
案發當天,萬飛山的一個朋友過生日,邀請他去飯店喝酒,好酒的萬飛山一個人就幹掉了一瓶多白酒。
幾個人覺得還不盡興,又到一家歌廳唱歌。在這裏,萬飛山又喝了一些啤酒,感到有點頭暈,就跌跌撞撞從包間裏走出來到外麵遛彎醒酒。
走了一段路後,他上了公交車,準備返回住所,當公交車行至湖橋站附近時,他又接到酒友的電話,讓他回去接著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