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敲當代生活之門的回響(1 / 2)

——《命運敲門聲》印象

馬喬

何葆國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青年作家,以寫客家土樓中長篇小說見長。在見到這本《命運敲門聲》之前,我看過的何葆國的書少說也有十幾部了,比如《石榴瘋狂》、《爬牆回家》、《寂寞山城人老也》、《同學》、《土樓》、《衝動》、《石壁蒼茫》、《偽幣之家》,以及《永遠的家園》、《驛站》等等。這些著作,都讓我感覺到葆國的不簡單,總能造出人人眼中都有,個個筆下皆無的世界來。

何葆國對待這本小小說集的態度,據我所知,比對待長篇小說來得認真,首先他在書首部分—一目錄的處理方麵,他就花了許多時間,然後別出心裁地把四輯文章分別冠以《時間:命運在門外徘徊》、《地點:每個地方都會有故事發生》、《人物: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事件:每個故事後麵都有神奇》。稍有新聞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這裏從新聞五要素中借來了4W: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樣構思與編排—本書的文章,已有新意。巧妙的還有,在新聞五要素裏,還有1個W即結果沒被借用。這顯然是頗具匠心的。寫文章也好,編稿出書也罷,這個W豈是作者或出版者能夠說了算的?既然這樣,何妨將這個W作為留白,讓讀者去填充去塗抹好了。正式出版時,由於出版社出於整體編排體例的考慮,沒有采用他這一方案,不過何葆國的認真是值得稱道的。

正式進入書中“4w”,我發現這是葆國營造的另—個世界,—個不同於客家土樓環境的世界。如果說何葆國以前奉現給讀者的主要是客家土樓的過去與現在,那麼,在《命運敲門聲》裏,何葆國為看官展示的是—部當代芸芸眾生的生態速寫。麵對這—幅幅當代人的生存圖解,我在為葆國創作題材拓寬而叫好的同時,也默默感歎他對生活保有的敏銳。如果說何葆國寫土樓係列長篇小說側重於對曆史的記憶與挖掘的話,那麼眼前的這部小小說集,則是他對現實題材的感悟與狀寫。而無論是挖掘沉澱還是描摹當代,葆國都顯得挺老道。

《命運敲門聲》裏的作品,寫平民百姓和寫官員官場的大約各占全書的—半。在這些作品裏,何葆國寫的看似信手拈來,但卻篇篇匠心獨具。無論以喜劇為亮點,或者用鬧劇當賣點,都讓人過目難忘。鬧劇令人忍俊不禁之餘體會生活的沉重,如《追人的母豬》、《該死的助聽器》、《找新聞》;喜劇給人震撼之後頓悟人生的豐富,如《升官發財死老婆》、《巨鼠》、《再開一次刀》等等。然而,統觀全書最多的還是正劇。這與現實生活中,無論官員無論布衣,總是正而八經地過日子恰好對應得上。

何葆國挺善於寫當今的官場和官員。這是他以底層人物的視角關照上層官吏及其世界的結果。他把這部分篇雜寫的既有小說的好看,又有雜文的犀利。《反抗》、《八月盛宴》、《數字化生存》、《故事內外》、《地上本有路》、《向老棟賀喜》、《城標》、《酒國英雄》、《短暫的夢》、《祝你升官坐牢》、《驚心的照相》、《給譚局長送點錢》、《當了先進的狗》等等都屬於這—類。而其中比較出色的當屬《恐猴症》。小說寫馬鋪縣副縣長韓國對到土樓鄉檢查工作,向鄉領導討吃猴腦補身體,當著另—隻猴子的麵吃其同類的腦,遭逃生的猴子報複,從而得了恐猴症。最後遇到檢察院姓侯的反貪局長,當場嚇得臉色刹白,渾身哆嗦,從而引起懷疑,進而東窗事發,進了班房的故事。這種情節,本身可讀性就很強,如今被葆國用黑色幽默的筆調—寫,既抓人眼球,又特能滿足人們愛憎分明情感的釋放。

與當代寫“新官場小說”的經典手法不同的是,何葆國在批判當代官場的灰色時找到—個新的視角:既不正麵切入官場,又不隔靴搔癢,而是通過描寫官員與布衣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言行舉止,還有不同生態的矛盾交熾,把當代官場中的醜陋一麵揭露的惟妙惟肖。例如在《八月盛宴》中,揭露當政者的數據造假,他不寫假數據是如何張牙舞爪地貽害無窮,而寫馬鋪縣統計局的副局長老楊怎樣把造假手法用到自家的“討—些紅包錢”回來之上。這樣寫,比直接揭露官場造假成風的齷齪要高明得多。

《命運敲門聲》還有—個特點:閩南話大舉進入作品。幾乎達到每篇小小說裏都能看到閩南土話的程度。如《命運敲門聲》的“我就是不開門,看你的耐性有多好”;《丟失》的“全校第一架鈴木王,”“於萍有個表兄上個月丟了一架新買的太子車,而自己前天剛剛丟了一架自行車”;《關於送錦旗的大辯論》文中的“奶奶,你腦袋裏的‘小民思想’太嚴重了”;《綽號》的“看!他是十一指佬”……這些文字,拉近了我與《命運敲門聲》的距離。因為土話入文,無疑會增加作品的親和力與感染力的。

誠然,用土話入文入戲一直見仁見智。但就一般讀者與觀眾而言,他們還是很喜歡土話出現在作品裏、銀熒上的。電視劇裏或銀幕上的毛澤東,講湖南話的毛澤東總比講標準普通話的毛澤東更讓人感到親切,就是佐證!還有最近幾年,總是名列同類電視劇收視率前茅的趙本山導演的連續劇,比如《劉老根》、《鄉村愛情故事》等,其成功的奧秘也在於劇中人總說—口地道的東北方言。當然了,土話入文入戲,要以人懂為前提。何葆國在這方麵的嚐試是有度的,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