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棍棒底下出孝子(1 / 2)

每天叫醒自己的不是夢想,而是尿意。

好像睡了很久,睡得也很安穩,身上暖呼呼的,太陽透過窗戶照在了張有為的身上。

風扇已經關了,房間門是半開的,應該是早上爸媽起床上班的時候進門來過。

來到洗手間。

嘩啦啦的水流聲。

張有為舒服的提了一下褲子,然後去洗漱台那隨便洗漱了一下,看著鏡子裏麵年輕的長相,說了一句:“靚仔,加油!”

收拾好要帶的衣服,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壓歲錢平時是放在哪的。

去拉開櫃子,從裏麵找出一本紅樓夢,這是張爸送他的生日禮物。

老文青了。

不過從送了到現在,張有為都沒看過幾頁,反而成了他藏錢的工具書。

頁數多,方便。

翻開書,一張張5塊,1塊的,最大麵值的也隻是20塊,張有為數了一下,加上昨天剩下的45塊錢,一共合計255塊錢。

給爸媽留下一張字條,壓在客廳的煙灰缸下麵:“我去看爺爺了。最遲通知書到了就回,勿憂。”

要去鄉下,在私家車沒有普及的年代,隻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全靠腿,另一個就是坐小客車。

張有為背著大包,手裏提著給爺爺帶的酒,給大伯帶的紅梅煙,還有一些白糖,一路來到了客車站。現在是沒有網上買票的,一些經濟開發區倒是有網絡,不過想用的話,不說價格高昂,還得申請才能用,對了,還是撥號上網。

售票員是一個膀大腰圓的婦女,看上去有三四十歲的樣子,一邊吃著東西,一邊用著本地話問張有為去哪。

張有為報出地名:“下羊村,麻煩了。”

遞過錢和身份證,票價不貴,才五塊錢,五十多裏路,靠走是不可能的,張有為可沒有老一輩吃苦耐勞的精神。

汽車站裏隻停了兩輛客車,都是那種小型的,張有為買的是過路票,意思很明確,就是路過那個地方下車,終點站不是那。

不是旅遊大巴,但確是現在能夠擁有的很好的交通工具了,畢竟,整個縣城的汽車也沒多少,大部分還是公家車。

這種小型客車,車身上麵是白的,下麵是綠色的,很有年代感,一趟能拉十多個人,一路上搖搖晃晃的,因為縣城的路都不是特別平坦,更不要說去鄉下的路了。

在往後的很多年裏麵,甚至到了一幾年,一些偏遠的地方使用的還是這種類型的小型客車,所以說,不要嫌棄,有的坐就不錯了。

汽車轟隆隆的發動,有座位號,但是基本上就別想按照座位來坐了,硬要較真,別人隻會懟你一句:“坐都坐了,還有位置,反正大家都是隨便坐的。”

張有為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旁邊是一個胖乎乎的光頭大叔,一嘴大蒜味,剛才差點沒給他熏暈。

客車很慢,要先路過縣城的主街道,才能駛出縣城,街道的兩邊除了一些辦公單位是以前留下來的紅磚房,大部分都是一些木房子,要等到十多年後的旅遊大開發,才會陸陸續續的重新修建。

但是再改造木房子修建磚房的過程當中也有一部分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流失了,張有為家鄉這邊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所以不乏這種建築。

客車往縣城外開去,路越來越不平穩,晃得張有為魂都快沒了,不過這個時候的鄉下,景色好是真好,但窮也是真窮,一片片的油菜花地,就像是在花海裏,油菜花海……

現在還沒有什麼轉基因大豆油,基本上都是吃菜籽油,從縣城到下羊村差不多要一個多小時。過了油菜花地,接下來就是山路十八彎了,是真的繞來繞去的。

在記憶中,關於爺爺張建生的記憶很多,一個幼年喪父,少年時唯一的哥哥也失散他方,早早就成了家,才十七八歲就擔當起了家庭的重擔,以前嗜酒如命,後來奶奶去世後就很少喝了,但這幾年又時不時的喝上幾口,張有為給爺爺帶的是比價好的散白,糧食酒,老人家平時也沒什麼愛好,苦了一輩子,還能享受幾年?

突然!

一個急刹車。

張有為的身子往前傾去,幸好係了安全帶,車外一個大叔攆著一群羊在馬路上,司機不停的按著喇叭。

……

等到下羊村已經中午了,這個時候的太陽很大,大包小包的張有為已經汗流浹背了。

“有為,有為。”

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扭頭瞅一眼,就樂了,真是及時雨啊,村裏大伯家的兒子正從地裏回來,肩膀上還扛著鋤頭。

因為大伯經常在外麵收破爛,所以家裏的活都是自己的堂哥張有民在幹。

“別有為了,趕緊幫我把東西接過去,我快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