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下令:斬首行動第二季,開始。
行動負責人:豪格。
斬殺目標:大西王張獻忠。
這是一次令人驚愕的斬首行動,前者派小分隊斬殺唐王,唐王手下無一兵一卒,隻有一群混飯吃的文官,李成棟的斬殺行動順利成功,說起來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張獻忠則不然,這廝坐鎮蜀川,手下兵多將廣,且盡多奇人異士,那卻如何斬得了?
更何況,張獻忠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梟雄,最是詭計多端,曆練沉著。這種人,天生就是斬別人首的人,豈會讓別人斬了首去?
再來瞧瞧多爾袞派出來的指戰員,是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這廝在早年皇太極翹辮子的時候,因為與多爾袞競爭皇位,因此兩廂裏結了怨仇。
就在多爾袞入關之前,嫌豪格長得太醜,削去了豪格的爵位,貶為庶人,罰他去推碾子拉磨。小順治抱住多爾袞的大腿哇哇地哭著求情,不許。最後還是順治的媽孝莊想了個法子,就在北京城裏,專門給攝政王多爾袞立了塊石碑,縱情謳歌多爾袞的豐功偉績。多爾袞心情大悅,這才在半年前恢複了豪格的爵位。
如此說起來,這個斬首行動,表麵看起來是命令豪格去斬張獻忠的首級,實則是要斬豪格之首,因為這明擺著是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可能完成,那也得去啊。不然的話,豪格的性命堪憂。
於是豪格就硬著頭皮出發了。他在順治三年正月末出發,十一月末回來了。
手裏提著張獻忠的腦袋。
他竟然把任務完成了。
這事可真奇了,他又是怎麼幹成的呢?
這個事細究起來,估計最糊塗的就是張獻忠了。話說這廝入主西蜀,割據稱王,此後就在四川大開大闔,大斬大殺,要盡屠川蜀人民。正殺得起勁,忽見門外有一座鎖龍橋,鎖龍橋畔有座回瀾塔,乃萬曆年間布政使餘一龍所修。當下張獻忠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招招手,叫一名親信過來,吩咐道:你馬上給老子找塊大青石來,再找來石匠,在石頭上刻下字,埋到地下去。
親信問:刻什麼字?
張獻忠怒道:老子哪裏曉得,反正是老天爺想讓老子當皇帝的意思。
於是親信急忙找來幾個文士,一合計,湊出這麼幾行字來:
修塔餘一龍,
拆塔張獻忠。
歲逢甲乙丙,
此地王氣隆。
西主承天德,
國姓有長弓。
萬方同愛戴,
四海盡朝宗。
——大明洪武元年軍師劉伯溫記。
這幾行字,就是張獻忠所要求的,上天讓他做皇帝的意思了。
然後眾人趁夜將這塊大青石埋到了塔底。到了第二天,張獻忠走出門來,頓時大吃一驚,曰:你們快來看那鎖龍橋,與那座回瀾塔搭配在一起,恰好是引弓搭箭的模樣。俗話說得好,橋似彎弓塔似箭,箭箭射到承天殿……有這座塔在此,西川必主兵災,蜀府大禍不斷。不行,我要為西川人民做件好事,把這座塔給老子掘了……
當即下令掘塔,四方老百姓都跑了來看熱鬧。就見地麵泥土掀開,露出裏邊一塊長滿了青苔的古碑,這塊碑年頭太久遠了,上麵的字,都已經有些模糊不清,要辨認好半晌,才能看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