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有錯。
他錯就錯在,他的年紀太老了。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你們兒子的;但最終,是那幫孫子的。吳三桂以60歲的高齡跟還不到20歲的康熙叫板,這是絕頂的不智。
或曰:吳三桂很乖,他並沒有叫板……
可是他已經60了,卻不辦理離退休手續,仍然是手握雄兵,坐斷天南,他這麼個搞法,就是跟年輕人叫板。
所以現代人學得開明了一些,老家夥們不管權力有多大,肚皮有多肥,女人有多多,到了60歲都得立馬退休。
老頭退休,並不是說老頭們被淘汰了;相反,許多人都是活到60的當口,這才有了自己的地盤,有了自己的錢,以及多多的女人,正要開心快活的時候。可是他們別忘了,這時候孫子那一輩已經成長起來了,血性方剛的小夥子們,體內分泌著高濃度的力比多,充斥滿腦子的都是搶錢,搶地盤,搶女人……
可是年輕人跟誰去搶?
當然是跟老頭們搶,這是毫無疑問的。
而吳三桂最錯就錯在,他的性格太溫和、太軟弱。此人空握百萬雄兵,一生征戰沙場,竟然沒有一次屠城的記錄,從未大規模地屠殺過老百姓。須知兵者凶器也,你既然不想殺人,手裏老拎著凶器幹什麼?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這就是吳三桂。
康熙動手了。
派欽差大臣哲爾肯出發,去雲南替吳三桂辦理離退休手續。
哲爾肯出發了,風餐露宿,略過不表。終於抵達了昆明東的歸化寺,就見前麵一隊老百姓舉著標語牌攔住了去路:抗議抗議,強烈抗議……
莫非是碰到非法上訪的了?哲爾肯心想,仔細一聽,就聽老百姓們喊叫道:
反對撤藩,反對搬遷。
十幾萬人,突然不見。
沒人買米,沒人買麵。
經濟崩潰,大家沒錢。
……
聽了老百姓的抗議,隨從立即向哲爾肯彙報道:欽差大人,是這麼一回事:吳三桂手下人馬,好幾十萬人啊,都在這昆明城裏吃,昆明城裏喝,把昆明的消費水平抬得老高……來的這些老百姓們,都是日常和平西王府做生意的,如果吳三桂搬去了錦州,這些老百姓就要破產挨餓了……
哲爾肯聽了,連連點頭:原來是這麼回事!
隨從:欽差大人,你看是不是……對群眾講講話?
哲爾肯點頭:統統殺掉。
隨從:殺……
哲爾肯:殺掉。
哲爾肯身邊的親兵,立即呐喊一聲,掄起刀子向示威遊行的百姓們衝了過去。老百姓們呆了一呆,齊聲喊道:要文鬥,不要武鬥,要文鬥,不要武鬥……頃刻間被砍得滿地伏屍,血流成河。
哲爾肯非常滿意:取路平西王府,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