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工作這件事,陳書冉的看法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能拿多少薪水,就付出多少努力,當然用點巧勁也不是不可以。
員工和老板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樣的,雖然隻有短短兩年的時間,她還是想像模像樣的做出點什麼來。
0333:“宿主,不一定哦,隻要你……”
陳書冉額角跳了跳:閉嘴!你又是從哪冒出來的?該來的時候不來不該來的時候專門出來嚇人。
0333(對手指):33……
陳書冉:退下。
0333:好的。
忙有忙的好處,不忙也有不忙的好處,管理處確實沒什麼事,有事也是周芸處理,陳書冉就在旁聽著,但凡她問,周芸也會多說幾句。
一來二去,倒是把公司的人認了個差不多,包括但不限於每個人的性格,生平經曆。
思維導圖都要畫不下了。
起先陳書冉還覺得隻是個閑職,短短幾天,才知道裏邊大有門道。
倒是她小瞧了。
隻是偶爾從茶水間路過,看著他們,也就是一同進公司的的幾個人進進出出,或是坐在工位上忙忙碌碌,越發覺得自己渾渾噩噩,毫無用武之地。
自己前世也曾輝煌過,想當初……
想歸想,當初做項目也是做到日夜顛倒廢寢忘食,痛不欲生,所以最後才想著辭職出去旅行。
誰能想到,重活一世還是要和這些東西打交道。
到底是吃飯的家夥,一點都不能舍棄。
另一邊,陳書冉拿著公司內部手冊,又在倉庫裏翻出一本積了厚厚一層灰的公司發展史,居然有字典那麼厚,都快趕上她母校的曆史了,眾所周知,許多學校建校都有百年光景。
不過從何父的年紀推算,早年白手起家,到現在二三十年還是有的。
大概了解了公司的運行規則和規章製度,和其他公司大體相同,細節方麵就要看分公司高層的意思了,但也各不相同,發展的好,高層願意,公司福利待遇也就會好一點,總公司也樂意提高員工待遇,多發獎金,逢年過節給點福利,團建旅遊……全看高層意思,開明一點的領導就會聽取年輕人的想法。
發展史倒是做得很有儀式感,每一年誰來了誰走了,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年都會有合照,剛開始那幾年,公司還沒幾個人,隨著時間的發展公司人越來越多,照片放不下了,就開始分組,領導一張,員工一張。
誰做了什麼,也都記錄在冊。
再後來開了分公司,分公司的內容就比較簡單了,隻是簡單概述,但每個分公司的合照也都在,20年的曆史,也就截止到六年前。
除了整體的發展概況後邊還介紹了幾個比較重要的項目,幾個重要的地標,耳熟能詳的建築,除此之外,這些年也在向其他領域滲透,家具、服裝、電器,新媒體都有涉足,隻是沒有本行來得名聲響。
但這種老牌公司也有明顯的缺點,老人多,思想古板,不怎麼放得開手,而如今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難免有些脫節。